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诊断和检查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5-3 16:28   2318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研究。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发,8例位于大脑镰旁,桥小脑角区1例,侧脑室内1例,鞍结节2例,9例与脑膜呈宽基底相连,11例可见脑膜尾征;MRI平扫11例病灶呈较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10例可见到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瘤组织均显著强化10例;仅2例出现囊变、坏死,9例见瘤周水肿。病理显示瘤组织由管径粗细不一、管壁薄厚不均的血管构成,血管分化成熟,其间脑膜上皮细胞散在分布。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有其独特的组织成分及影像学特征,MRI具有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定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因其发生在脑外,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具有较明显特征性。病理上,脑膜瘤有许多类型,血管瘤型脑膜瘤因质地软、血供异常丰富,术中容易出血,同时血管瘤型脑膜瘤与恶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相似,因此术前通过影像学能明确诊断,对术前充分准备、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术前MRI表现,并与病理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初步总结其MRI特点,为术前正确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管瘤型脑膜瘤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2~68岁,平均(45.0±5.0)岁。临床表现:头痛8例,颅内高压4例,肢体麻木、活动不灵5例,癫痫4例,听力下降1例,精神及心理异常1例。术前10例MRI诊断为脑膜瘤,1例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诊断为脉络丛乳头状瘤。

       1.2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颅相控阵线圈。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5.0mm,层间距1.5mm,矩阵256×256,视野320×320。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自旋回波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TR550ms,TE20ms)、T2WI(TR2200ms,TE90ms):常规平扫使用矢状位T1IW,轴位T1WI、T2WI;增强扫描使用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造影剂为德国先灵生产的钆喷酸葡胺(GD-DTPA,CAS86050-77-3),0.1mmol/kg体重,肘前静脉注射。手术切除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使用抗原及抗体包括CD34、CD31、S-100蛋白、上皮膜抗原(EMA)、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分析图像中病灶的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等,并与病理学结果相结合。

       2结果

       2.1影像学特点

       12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位于大脑镰旁8例,鞍结节2例,桥小脑角区1例,侧脑室1例,10例呈椭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2例可见分叶,10例肿瘤组织中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图1~3),9例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图1~2),11例可见脑膜尾征,1例未见脑膜尾征,仅2例出现囊变、坏死。本研究组MRI平扫11例呈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且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图1c、2c、3),1例肿瘤为不均匀增强,2例肿瘤囊变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变部分未见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者亦均匀显著强化。9例见瘤周水肿。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3a-3c 右顶后部血管瘤型脑膜瘤
图3a-3c: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增强T1WI,右顶后部类圆形实性肿块,肿瘤呈明显强化效应,边界清楚,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无分叶现象及无坏死囊变区,不跨叶生长,内见血管流空信号,瘤周轻度水肿

       2.2病理学特点

       10例肿瘤为类圆形,呈分叶状2例;边界清楚并有包膜者11例,边界不清且包膜不完整1例,9例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2例呈窄基底附着于硬膜上。镜检示肿瘤组织内为增生丰富的厚壁、薄壁血管组成,管径大小不一,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成片状,偶见旋涡状排列(图4a);波形蛋白染色(vimentin),瘤细胞表达阳性;EMA,瘤细胞表达也呈阳性(图4b);GFAP(-),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2%。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1a-1d 鞍区血管瘤型脑膜瘤
图1a:轴位T2WI,鞍区椭圆形实性肿块,呈均匀稍长T2信号,内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周围几乎没水肿;
图1b:轴位T1WI,瘤组织呈均匀稍长T1信号,内见血管流空信号;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1c、1d:矢状位及冠状位增强T1WI:肿瘤呈明显强化效应,肿瘤边界清楚,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无分叶现象及坏死囊变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2a-2c 右侧额颞部血管瘤型脑膜瘤
图2a:轴位T2WI右侧额颞部类圆形实性肿块,呈均匀稍长T2信号,内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周围轻度水肿;图2b:矢状位T1WI,瘤组织呈均匀稍长T1信号,内
见血管流空信号,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
图2c:冠状位增强T1WI:肿瘤呈明显强化效应,边界清楚,无分叶现象及坏死囊变,内见血管流空信号,瘤周水肿不强化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4a-4b 血管瘤型脑膜瘤病理学表现
图4a:瘤组织为增生丰富的厚壁、薄壁血管,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HE,×400);
图4b:上皮膜抗原(EMA),瘤细胞表达阳性(SP,×400)

       3讨论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常见于中年女性,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1],大多数脑膜瘤预后较好,起源于蛛网膜颗粒的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病灶好发部位与蛛网膜颗粒的分布相平行[2],组织结构形态多样,分型较多。根据2007年WHO分类,脑膜瘤分为15个病理类型: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粒体型、血管瘤型、微囊肿型、分泌型、淋巴浆细胞丰富型、化生型、透明细胞型、脊索样型、非典型性、乳头型、横纹肌样及间变性脑膜瘤。其中血管瘤型脑膜瘤属于WHOⅠ级肿瘤[3],好发于大脑镰旁、蝶骨嵴内1/3、矢状窦旁,也可发生于幕上和幕下、脑室等部位。临床症状主要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而异:位于大脑凸面常有癫痫及头痛,额颞部的具有精神及心理异常,后颅凹肿瘤导致颅内压增高、听力下降;位于侧脑室内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幕下肿瘤常压迫小脑出现步态不稳等共济失调的症状;合并脑水肿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4]。本资料中多数患者(8/12)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而就诊。

       血管瘤型脑膜瘤在MRI上与其他亚型脑膜瘤类似,表现有脑外肿瘤的特征,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本组占83%(10/12);少数呈分叶状,本组占17%(2/12);通过对本研究资料的分析及文献复习[5-9],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有一定相关性。MRI平扫10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占83%,说明其内血管丰富,镜下瘤组织内由大量管径不一的血管组成,其间有脑膜上皮细胞散在分布[5-8],11例瘤组织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且信号均匀,边界清楚,肿瘤内见数量不等的细小血管流空信号颇具特征性,大体病理证实11例有假包膜,边界清楚,1例无包膜形成;增强扫描肿瘤组织较其他亚型脑膜瘤显著强化,且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说明瘤组织血供丰富,镜检示肿瘤组织为增生丰富发育完好的厚壁、薄壁血管,其间有散在分布的脑膜上皮细胞组成小巢,较其他亚型脑膜瘤血管丰富,成熟的血管面积常超过脑膜上皮,并可见管壁变性[10]。血管瘤型脑膜瘤虽血供丰富,大体形态规则,瘤细胞虽可见一定程度的异型细胞,但无核分裂像,具备良性肿瘤特点,属于WHOⅠ级肿瘤[3,11]。MRI增强扫描瘤组织有特征性表现:显著均匀强化且可见血管流空信号,边界清楚且可见硬膜尾征,说明肿瘤组织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本组占75%(9/12),反映肿瘤与脑膜的关系密切,可能来源于珠网膜帽细胞。血管瘤型脑膜瘤出血、坏死、囊变少见,本组肿瘤未见出血,仅2例发生坏死、囊变,因而肿瘤多为均匀显著强化。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率较高,本组9例轻度瘤周水肿,占75%,说明与血管丰富有关[12],临近骨质无破坏。病理免疫组化可证实肿瘤的来源,血管瘤型脑膜瘤免疫组化波形蛋白染色(vimentin)瘤细胞表达阳性,上皮膜抗原(EMA)瘤细胞表达也呈阳性,说明肿瘤来源于脑膜、具有双向表达的特征。血管瘤型脑膜瘤S-100(-)、GFAP(-)、CD34(-)、Ki-67指数1%~2%,说明肿瘤不是神经上皮来源,无恶性倾向[13-15]。

       血管瘤型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细胞瘤鉴别,2种肿瘤的发生部位均多位于脑膜;在病理组织结构中均有血管丰富的特点;后者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分叶征明显,多以窄基底与硬膜相连,有一定侵袭性生长的一面;常有出血、坏死、液化及囊变,MRI信号多不均匀;肿瘤实质多为不均匀性强化;可对颅骨造成破坏;而血管瘤型脑膜瘤,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多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大体病理示肿瘤多具有包膜,边界清楚。所以其信号多较均匀,多为均匀显著强化,很少破坏颅骨。

       侧脑室血管瘤型脑膜瘤主要应与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这两种肿瘤亦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后者绝大多数发生在5岁前的儿童,肿瘤表面常呈颗粒状,同时分泌较多脑脊液,表现为脑室普遍扩大;而前者常发生于中年人,边缘较圆滑,仅有同侧侧脑室颞角扩大,增强扫描比后者强化更显著。有资料报道,脑室内血管瘤型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而侧脑室内者多位于左侧。

       总之,血管瘤型脑膜瘤有一定的MRI表现特点:瘤组织呈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平扫表现为基本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瘤组织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显著均匀强化,可见硬脑膜尾征;瘤周轻度水肿。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MRI检查可为其诊断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