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激光治疗 激光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激光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5-8 15:01   1006  

1.1.1血管瘤的激光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常以综合治疗为主,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激光治疗适用于浅表局限或散在的病变,综合治疗或自然消退后残余皮肤的血管瘤病灶,遗留的松弛和不平整的皮肤。尽管婴幼儿血管瘤中多数为实体的增生内皮细胞,但激光治疗血管瘤可能的机制仍然是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常用的有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KTP激光、Nd:YAG激光和点阵激光等。各种激光治疗均有不同的适应证。

1.1.1.1脉冲染料激光

波长为585~595nm,脉宽为0.45~20ms,光斑大小为3~12mm,能量密度为6~15J/cm2;主要适用于增生早期的小范围点片状病灶,可阻止瘤体进一步增殖扩大,对消退期残留的浅表病灶也能达到加速消退,并改善功能和外观的效果。由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最大穿透深度为1.2mm,对深部或较厚的血管瘤需配合药物注射或其他穿透较深的激光进行治疗。治疗即刻病灶呈现紫癜反应,7~10d可结痂脱落,病灶将明显变薄,浅表病灶经数次治疗后可彻底消除,治疗次数因血管瘤厚度而异。

1.1.1.2Nd:YAG激光

系波长为1064nm的红外激光,有连续和脉冲两种输出方式,其原理是通过非选择性光热作用导致病灶萎缩。但是,周围正常组织将不可避免地因热损伤而出现相应的皮肤损伤。

①连续Nd:YAG激光:连续Nd:YAG激光对黏膜血管瘤效果理想,可一次性消除瘤体且瘢痕不明显。连续Nd:YAG激光的穿透深度可达4~6mm,对皮肤上较厚的瘤体可以较快去除,但治疗极易出现瘢痕,因此不推荐用于治疗皮肤上血管瘤。治疗后至少2周以上痂皮开始脱落,治疗间隔需8周以上。

②长脉冲Nd:YAG激光:长脉冲Nd:YAG激光较连续Nd:YAG激光在疗效及安全性上有很大改善,其脉宽参数在0.25~300ms范围内可调,并有单脉冲、双脉冲和三脉冲形式,激光能量为10~600J/cm2,带有喷雾动态冷却系统,避免了连续激光的非特异性热损伤,同时其穿透深度比脉冲染料激光更深。

1.1.1.3点阵激光(FractionalLaser)

对于血管瘤自然消退后永久性的纤维脂肪残留,以及皮肤萎缩、粗糙、无弹性等改变,可用CO2激光和Er:YAG等剥脱性点阵激光进行治疗,达到增加皮肤平整度和表面重建等效果,且副作用小,恢复时间短。

1.1.2激光治疗的并发症

①红肿:激光治疗后即刻会出现红肿反应,通常24h内逐渐消退。如持续不退且逐渐加重,并出现水泡,则有感染可能,可服用消炎消肿药。痒感,小儿常去搔抓,造成日后出现瘢痕。

②水泡:是热损伤的表现,通常治疗后24h内出现,及时将浆液性渗出引流,表皮勿损伤,愈合后可不留痕迹。但如果浆液性渗出变成脓性则为感染征兆,留下瘢痕的可能性很大。

③感染:常发生在易污染,及不易暴露且潮湿的部位,如腹股沟、会阴等,表现为治疗区分泌物多,难于结痂愈合,或结厚痂,痂下有分泌物。处理以局部清洁换药为主,可口服抗生素,愈合后常遗留瘢痕及色素异常。

④瘢痕:通常为热损伤过重所至。脉冲染料激光相对KTP激光及YAG激光热损伤小,瘢痕发生率低。如治疗能量过大,术中术后未使用冷却,则易发生水泡而出现凹陷性瘢痕,感染导致的增生性瘢痕较为少见。连续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后极易出现瘢痕,故除口腔、眼睑、阴道、宫颈等黏膜处血管瘤外的部位应慎用。

⑤色素改变:多为暂时性色素沉着,数月内可消退,色素减退少见,且出现时间较晚,处理也较困难。

⑥皮肤质地异常:过度治疗会出现表皮的纤维化,改变皮肤质地。进入消退期的血管瘤可选择观察,或仅采用小剂量治疗促进消退。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