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药物治疗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系统评价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系统评价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3-24 11:43   2398  

       [摘要] 目的 探索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 方法 58 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 4~8 mg,2%利多卡因 3~4 mL,加生理盐水 2~4 mL,等量稀释,根据瘤体大小,从中央开始多点注射, 注射剂量按平阳霉素 0.2~0.3 mg/kg 计算,每次总量不超过 8 mg,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 对照组未加用平阳霉素。 观察分析两组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10% vs 72.41%,P < 0.05);两组患者出现发热、胃肠反应及皮肤溃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方法较为简单,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平阳霉素;注射;婴幼儿;血管瘤

       小儿血管瘤病是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多发于头面部,由于该种体表肿物发展迅速,有时会侵袭面部器官,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应及早给予治疗[1-2]。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手术切除、冷冻、同位素照射、局部注射药物等。 目前多数报道认为在血管瘤注射治疗中,以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较佳,同时简便、安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 但由于各医院选择的病例不尽相同,而且血管瘤 的类型、大小和部位不一,因而疗效有所差异。 为了明确平阳 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确切疗效,我院采用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共 58 例,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 58 例,均来自于 2009 年 7 月~2011 年11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治疗的患儿, 其中男32 例,女 26 例;最大年龄为 17 个月,最小年龄为 8 个月;部位:头面部 35 例,躯干 10 例,四肢 13 例;瘤体大小:1.5 cm×1.2cm×1.0 cm~4.0 cm×6.0 cm×3.0 cm。 血管瘤类型为毛细血管瘤或海绵状血管瘤。  全部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 例,两组患儿在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进行研究的患儿均由家长签定了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系统评价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1.2注射方法

        注射前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及胸透,并测体温,肝、肾功能,凝血项,对海棉状血管瘤采用血流 B 超进行检查,以确定血管瘤范围,经检查正常者,方可进行治疗。实验组配制药液:平阳霉素 4~8 mg,2%利多卡因 3~4 mL,加生理盐水 2~4 mL,等量稀释。 注射:根据瘤体大小,从中央开始多点注射,注射剂量按 0.2~0.3 mg/kg 计算,平阳霉素每次总量不超过 8 mg,注射至瘤体表面苍白肿胀为度。 对面积较大的血管瘤,采用多点进针注射的方法。 每次注射完毕,应压迫针孔数分钟直至无出血和药液渗出, 一次注射未愈者,每隔 1~2 周可再次注射,直至完全消失。注射后观察 2~3 周,如瘤体颜色变暗,萎缩变硬,应停止用药。 一般 3~5 次为一个疗程。 平阳霉素注射总量不超过 40 mg。 对注射次数多、用量大者,需注意观察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变化。 对照组患者除了不采用平阳霉素,其他治疗均与实验组一致。

        1.3评价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肤色正常,无功能性障碍及复发; 好转:瘤体显著缩小超过一半,但不足 2/3,畸形明显,需再治疗者;无效:注射 3~5 次瘤体无显著变化甚至增大者,则为无效。 总有效=治愈+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对两组患儿性别,发病部位等构成比资料采用 χ2 检验,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 93.10% , 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2.4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系统评价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发热、胃肠反应及皮肤溃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经治疗后均痊愈,见表 3。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系统评价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3 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临床上较为常见,发展快,但是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婴幼儿血管瘤有一定的自限性,某些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自然消退。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婴幼儿血管瘤很少自然消失,而且生长迅速,部分甚至破坏重要组织器官使容貌损毁,由此可见对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必须早治。 其中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方法较为简单,容易被掌握,且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法[3-4]。

       小儿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只要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或破坏增生的毛细血管组织,均能达到有效治疗血管瘤的目的。 平阳霉素是主要由博莱霉素 A5 组成,将药物注入瘤体后与细胞的 DNA 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 DNA,抑制细胞 DNA 的合成和切断 DNA 链干扰细胞分裂和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使血管瘤的退化,同时平阳霉素可以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组织水肿、变形、破碎、纤维化以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5]。 笔者通过研究也发现:对两组病情相似的患儿进行治疗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 93.1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 0.05),说明对于婴幼儿,平阳霉素血管瘤腔内注射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有大量报道反映该药物可导致小儿出现较多的并 发症,如发热、腹泻、呕吐、皮肤坏死、瘢痕、色素沉着,皮肤纤维化严重者可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部纤维化[6]。 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这主要与操作有关,婴幼儿皮肤娇嫩,当平阳霉素注射过浅、量过大时,可导致局部皮肤坏死。 在本治疗中 5 名患儿出现上述不同并发症,但在适当治疗后均痊愈,无后遗症。同时有研究表明平阳霉素无免疫抑制作用,不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故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 笔者所用剂量一般为每次 8 mg,最多注射次数为 10 次,而平阳霉素应用总剂量可达 300 mg。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要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副作用,同时增加持久性的疗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术前认真检查患儿情况,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透,以及注意患儿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可按说明书使用,严格配制注射液,浓度不可过高,对有过敏体质者,可做过敏试验,注 射后观察患儿 1 h,然后再让其离院;注射时要采用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点注射法,确保药物均匀地注射到瘤体内,而不是瘤体外组织,注射间隔建议 3 周左右,甚至 1 个月,间隔时间不可太短;由于有文献报道新生儿慎用平阳霉素,所以在患儿治疗年龄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以患儿半岁以后可施行此方法为宜。

       总之,婴幼儿血管瘤的各种疗法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血管瘤的治疗中仍以经验性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主, 各种疗法之间缺乏大宗的随机对照研究,各种治疗方式产生疗效的本质亦较少得到研究。 与传统的手术方式及物理治疗等相比,平阳霉素注射法操作相对简单、微创,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血管瘤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采用确切地针对血管瘤发病机制的药物进行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很可能成为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