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36例临床观察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36例临床观察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4-10 14:32   2616  

赵荣,冯晓梅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血管瘤均为本科门诊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复方倍他米松结合干扰素在瘤体内注射治疗的患儿,无肝、肾和造血系统疾患,血管瘤生长迅速或有致畸危险,且患儿家长迫切需要治疗并同意本研究的治疗方案,能按要求随访3~6个月。男16例,女20例,年龄30d~24个月,其中<1岁28例。血管瘤类型:草莓状血管瘤21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鲜红斑痣2例,混合性血管瘤9例。瘤体体积:80mm×60mm×4mm~6mm×6mm×12mm。

       1.2治疗方法

       将α-2b干扰素(注射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0.9%生理盐水溶解后,按0.2mL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比利时先灵葆雅制药厂生产)+50万U干扰素+0.4mL的0.9%生理盐水比例配制成淡乳白色混悬液,无絮状沉淀或色泽变化可用。注射方法:将上述混合液按每0.4mL/cm2剂量在瘤体内局部注射,严格无菌操作,至瘤体表面苍白和肿胀为度,迅速拔针,并压迫针孔数分钟。较大面积血管瘤宜采用多点和分次注射法。每月注射1次。避免药液注射至瘤体外或损伤血管及神经。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退,皮肤正常,或局部有轻度萎缩,无功能障碍,经随访无复发;显效:瘤体明显缩小≥60%;进步:瘤体消退≥20%;无效:瘤体无变化或继续增大。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2结果

       2.1治疗结果

       见表1。36例患者经过1~4次(平均2.8次)治疗后,并随访3~6个月,有效率为83.33%。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疗效明显,鲜红斑痣疗效较差。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36例临床观察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2.2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1个月查血常规、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4例注射后3~24h内出现发热,T38℃,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疗程结束后有2例注射部位皮肤出现轻度凹陷萎缩,3个月后恢复正常。未见过敏、局部坏死、恶心、呕吐、柯兴氏现象及局部形成瘢痕。

       3讨论

       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和儿童。约70%血管瘤发生于头部,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影响患者的容貌美观或者生理功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精神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故血管瘤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积极意义。但血管瘤早期干预性治疗可能影响美容效果。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栓塞、激光、冷冻、放疗、局部注射激素、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等,但激光、冷冻和放疗等对于面积较大和位置深在的血管瘤疗效较差,而外科手术会影响组织结构及功能。糖皮质激素结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效果较好,尤其对于危险性血管瘤有肯定的疗效,文献报道总有效率达94%,有效率81.25%。复方倍他米松是一种长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血管舒张活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萎缩、血管瘤消失。干扰素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G1,G2期阻滞,抑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达到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36例,有效率达83.33%,可能与两药物治疗血管瘤机理明确,治疗靶位相似或相近,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故较单独应用复方倍他米松明显提高疗效,并缩短了疗程。复方倍他米松及干扰素均可肌肉注射,无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等局部注射所致组织坏死的不良反应,瘤体内注射安全性高。因瘤体内注射,药物在瘤体内局部积聚形成高浓度而发挥作用,全身吸收少,且每1mL复方倍他米松的速效成分倍他米松磷酸二钠盐只相当于2.5mg地塞米松,其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平均每天相当于0.2mg地塞米松,故该方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具有疗效明显,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适合于中、小医院应用。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