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的治疗 血管瘤病变内注射治疗皮质类固醇

血管瘤病变内注射治疗皮质类固醇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5-17 11:28   1536  

为尽量减少口服药的全身作用,病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被用于血管瘤的治疗。Azzolini和Nouvenne(1970)首先用于治疗一组115例儿童血管瘤。任何小的,非常局限的外突型血管瘤,通常是位于鼻尖、烦部、唇部或眼险的病变,应考虑病变内注射。

过去,这些病变不做处理,任其自然消退,但消退后通常遗留一块隆起的纤维脂肪组织和(或)一圈扩张的皮肤,需要手术切除。因此,合理的做法是,阻止这些局限病变的生长,以尽量减小其大小,由此降低残余病变的可能性和手术的必要性。

通过3mL注射器、25或30号注射针,缓慢、轻压注射醋酸曲安奈德。选择从一处皮肤进针,重新调整注射针方向,使药物在病变内均匀分布,每次注射前回抽,防止注人动脉内,每次注射2~3mg/kg,体积不超过1mL,可能时,使用器械环或焊锡丝压迫病变周围,尽量减少胶体粒子扩散到瘤体以外。通常间隔6-8周1次,注射2-4次。病变内注射治疗可用于溃疡型血管瘤,但注射部位宜深,因为皮质类固醇有可能加重溃疡。唇部血管瘤也需要深部注射,因为完整的上皮脆弱,容易溃疡。接种活疫苗时,不应早于注射后2周、病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的有效率与全身用药相似(Sloan等,1989;Chowdri等,1994;Chen等,2000)(图6-27)。

血管瘤病变内注射治疗皮质类固醇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6-27病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A)2个月大婴儿,尖攒疡型血管指,注射3次皮质类脚醇,6周1次(B)1岁时愈合和加速消退。(C)3个月大婴儿,上群演疡型血管痛,注射5次曲安奈德。(D)4.5岁时,唇形态改善。


病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通常在较后期采用,因此不能防止因皮肤结构和弹力网破坏造成的不可逆性皮肤改变。其对消退期血管瘤无效。如病变收缩,可能是肿瘤内脂肪成分萎缩的结果。病变内注射皮质类固醇也有一些井发症,注射后当晚,家长经常诉说患儿过于兴奋,注射部位略微肿胀,24h内逐步消失。

病变内血肿罕见,可发生溃疡,尤其是屏部血管播注射后。可能出现皮下萎缩,这似乎更多见于小血管瘤注射后。幸运的是,萎缩只是暂时的(图6-28),反复注射可引起肾上腺抑制(Weiss,1989;Glatt等,1991:Goyal等,2004;Morkane等,2011)和过敏性休克(Chen等,2000)。多次病变内注射可造成发育迟缓,如全身用药一样,特别是当频繁注射和超(推荐)量注射时(Abe,1986;Morkane等,2011)。取周血管瘤注射皮质类固醇,胶体颗粒栓塞引起失明者也有报道(见下文)。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