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诊断和检查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4-1 14:09   4243  

       【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声像图特征以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从而了解超声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18例患者资料,对患者声像图特征以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并记录。结果:位于头面部、颈侧及锁骨区、肩关节周围各3例,腰部、肘关节、手指、臀部、腹股沟、手背、窝区、足背以及会阴部各1例,二维超声多表现为瘤体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瘤体内部呈管状、瘤样或梭形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交通呈大小不等的网络状或蜂窝样分布。结论:通过使用超声对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对大多血管瘤做出定性、定位诊断,超声具有无创伤、简便、可重复、结果快捷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工作中。

       血管瘤也就是血管肿瘤,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而进行增殖为主要特性的一种胚胎良性的肿瘤。血管肿瘤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1%~2.6%,为此,血管瘤常见于新生儿,大多血管瘤在新生儿期便开始出现,然后进入增生期,大约在患儿1岁的时候血管瘤便开始停止生长,而逐渐进入缓慢的消退期。大约有50%的患儿在5岁以内其血管瘤可以完全自动消退[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选自2005年8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为34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浅表器官或软组织肿块,局部皮肤呈桃红色或暗红色。

       1.2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采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宽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5~12.5MHz。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其主要病变部位。(1)首先轻放探头,通过二维超声对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肿块与周围的关系,进行纵、横、斜多切面仔细扫查并记录;(2)在二维超声显像的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彩色量程调至为低量的速率;(3)使用加压法观察以上内容,了解肿块的形态变化及彩色血流充盈情况。

       2结果

       18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2.1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发生部位18例患者,病灶均位于皮下软组织内,其中位于头面部、颈侧及锁骨区、肩关节周围各3例,腰部、肘关节、手指、臀部、腹股沟、手背、窝区、足背以及会阴部各1例,并以瘤样型和管状型多见(见表1)。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2.2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声像图的表现(1)二维超声表现:肿块大多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欠清晰,无明显包膜,内呈管状、梭形无回声或低回声并相互交通呈大小不等的网状及蜂窝状结构。本资料中有10例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强回声后伴有声影,3例为无回声型(见图1);(2)彩色血流显像:18例肿块内检测到较丰富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3例肿块内可检测到少许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17例肿块为静脉频谱,1例肿块为动脉频谱。对肿块进行加压后,可见内部血流速度增快,对其放松后血流快速减慢,通过使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有相较明显的变化(见图2)。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2.3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所见通过对18例患者病理实验检查发现,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其瘤体多为腔隙的形状,大多瘤体没有包膜,其内部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血液,瘤体的质地柔软,镜下检查可见瘤体多为静脉扩张而引起的畸形并形成的血窦,血窦内部血流受到周围细小的动脉交通以及窦间纤维组织的影响。

       2.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1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块的检出率为100%,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9%,其中误诊2例,右脸颊部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淋巴管瘤1例,颈侧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囊性病变1例。误诊率为11.1%。

       3讨论

       血管瘤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胚胎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且属于错误结构的瘤性质,并具有肿瘤和畸形双重性的一种病理特性,其特点是以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其性质为良性的一种肿瘤[2]。血管瘤常见于新生儿,从形态学的角度上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蔓状血管瘤等。浅表海绵状血管瘤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一种类型[3],主要分布在患者机体表层位置。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于其内部扩张的静脉血管组成。

       本组研究中,超声诊断发现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常见的部位主要为头面部、颈侧及锁骨区以及肩关节周围,并以瘤样型和管状型多见。二维超声见肿块大多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欠清晰,无明显包膜,内呈管状、梭形无回声或低回声并相互交通呈大小不等的网状及蜂窝状结构,本资料中有10例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的强回声后伴有声影,分析原因是由于管腔内血流淤滞形成血栓机化及钙化沉积后形成的结石的病理过程,此特点对超声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指导作用[4]。彩色多普勒显像示内有持续血流信号充盈,血流性质为静脉血流,部分无血流信号,挤压周围软组织后可见血流信号充盈,本文17例有此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病理改变为静脉窦样扩张特点相一致,部分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流速度太缓慢,多普勒无法记录,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速度加速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

       18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块的检出率为100%,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9%,说明超声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检查的过程中,其中误诊2例。分析误诊的原因可能是:(1)因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多以人体体表的软组织多见,由于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其位置表浅、局限以及与周围器官又互相紧密相连,为此,其界限不清楚,容易造成其定位上的错误;(2)由于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上极其少见,检查者对其声像图表现认识不足,缺乏诊断经验或者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从而导致误诊。因此,在检查中,应要加强该病的理论认识并要掌握探测技巧及诊断方法,以降低误诊率。

       综上所述,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查不仅能够对大多数的瘤体做出定位和定性的诊断,还可以检查出瘤体对周围组织有无浸润和肿块的供血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视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首选检查方法。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