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的其他检查 磁敏感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磁敏感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3-28 13:54   3388  

王玉群,王文森

(嘉善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314100)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海绵状血管瘤;磁敏感加权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Wi序列并与常规MRI扫描序列进行对照,对5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不同扫描序列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像的区别。结果:5例患者中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5个,T2Wi发现病灶37个,T2FLAiR发现病灶53个,SWi发现病灶179个。结论:MRSWi序列在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显示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尤其对于小病灶的检出,应将其列入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病常规检查。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一种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多为单发,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少见,属于先天性隐匿性血管畸形。以往的CT和MRI技术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受到一定限制,常规扫描容易漏诊。随着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应用于临床,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本研究对5例常规MRI疑有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加作SWi序列扫描,并进行SWi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对比研究,以探讨SWi对于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在嘉善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临床症状表现为癫、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偏瘫等。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GE1.5TExciteHDMR系统,采用8通道线圈,行常规MRI(横轴面T1Wi、T2FLAiR、FSE-T2Wi、DWi、矢状面FSET2Wi)和SWi检查,ADW4.3工作站进行SWi后处理,最小强度投影法(MiniP)进行三维重建。其中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为Gd-DTPA,按0.1mmol·kg-1以2.0mL·s-1速度注入肘静脉后行FFE-T1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5例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均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生进行分析,并将SWi与常规MRI进行对比。观察和比较SWi和常规MRI(T1、FLAiR、FSE-T2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的显示能力、细微特征的辨析能力和合并出血的判断能力。

       结果

       5例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6~78岁。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MRSWi序列与常规序列显像的比较海绵状血管瘤灶的SWi和常规MRI(T1Wi,FLAiR,FSE-T2Wi)序列表现见表2、图1。T2Wi可见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大小不等高信号灶[右基底节见一较大斑片状低信号灶内见点状高信号(图1A)]。T2FLAiR可见脑内多发斑点状大小不等高信号灶[右基底节见一斑片状低信号灶,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图1B)]。T1Wi显示右基底节等斑片状低信号内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图1C)。T1Wi增强扫描右基底节病灶可见明显强化(图1D)。SWi病灶显示明显增多,大小不等的部分病灶内可见不规则稍高信号,周围见低信号“铁环征”(图1E)。DWi序列显示的病灶数明显少于SWi(图1F)。

磁敏感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磁敏感成像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讨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属先天性血管畸形,是一种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基因位于第7条染色体上,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与种族有关[1]。海绵状血管瘤可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以脑内型多见。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来源于脑内毛细血管水平的血管畸形。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与硬膜关系密切,又称为“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由缺乏肌层和弹性纤维的大小不等的海绵状血管间隙组成,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血管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衬有扁平内皮细胞。其内含有不同时相的血栓,血管间有纤维组织间隔及点状钙化和含铁血黄素沉积,血管壁无弹力纤维和平滑肌,血管排列紧密,其间无脑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内不同程度的机化、钙化,由于反复出血,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MRSWi是显示出血最敏感的序列之一。

       MRI表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MRI上的典型表现为“爆米花”样高低混杂信号,灶周见低信号环环绕,反复少量出血是形成MRI特征的主要因素。瘤巢内反复慢性出血和新鲜血栓内含有稀释、游离的正铁血红蛋白,使其在所有的序列中均呈高信号。陈旧性血栓及反应性胶质增生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胶质间隔和沉积的含铁血黄素表现为网格状的长T1、短T2信号。病灶内钙化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病灶周边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呈环状低信号,以T2Wi最为明显,MR增强扫描可表现为瘤体轻度强化或不强化。SWi是一种可以反映组织磁化特性差异的新成像技术。以梯度回波为基础,采用全新的长回波时间,3个方向均有流动补偿的梯度回波新序列。与常规MRI相比,具有三维、高分辨率、薄层扫描的特点,能很好的显示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细微差异,对含铁血黄素沉着、矿物质沉积等顺磁性物质非常敏感[4]。它包括相位图和幅度图以及后处理融合图,其中相位图还可以进行半定量的参数分析,对显示血液代谢物十分敏感,表现为显著的低信号。在诊断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方面弥补了常规MRI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SWi大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圆形、类圆形的低信号影。但由于出血时间的不同,有的在低信号中会出现点状、条状或桑葚状高信号,周边环绕低信号环,SWi能鉴别出血和血管,发现更多的小出血灶[5]。SWi与常规MRI相比,对海绵状血管瘤内出血的检测更为敏感,尤其是早期和微量出血或陈旧性出血[6,7]。SWi显示的海绵状血管瘤的范围明显大于常规MRI上显示的病变范围,而且在SWi上病变的边界显示更加清晰。SWi主要通过体内以铁为基础的不同的组织磁化率成像,只要组织间存在磁化率差异,理论上即可以通过SWi显示出组织对比。SWi序列具有三维、高分辨率和扫描层厚更薄、磁敏感性更强的特点。

       通过本研究发现,SWi对于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显示明显高于常规MRI扫描序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由于病例数有限以及SWi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局部组织的磁化率差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结合常规MRI序列和临床特征予以分析。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