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海绵状血管瘤 胸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胸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3-27 14:07   1174  

患者男,38岁,咳嗽、咳痰2周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 CT:前纵隔内邻近心脏见约7.0cm×5.1cm×6.5cm 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光整,形态欠规则,病灶内见散在点状钙化影,CT 值约35 HU(图1A),增强呈轻度强化,动脉期 CT 值约40HU(图1B),静脉期 CT 值约48 HU(图1C)。考虑为前纵隔血管瘤,行前纵隔占位切除术。术中见前纵隔内青紫色柔软包块,起源于无名静脉分支,包绕无名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入处;穿刺见其内暗红色血性液体。病理:镜下见少量散在胸腺小体(图2),另见扩张的大小不一的血管密集分布,管壁厚薄不均,部分血管腔中有血栓。诊断:胸腺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出生时即出现的一种低血流量静脉畸形,多发生于头面部、口腔黏膜、四肢、肝脏、脊柱及其他部位,发生于胸腺者少见;生长缓慢,肿瘤较小时一般无自觉症状,瘤体增大可压迫心脏及邻近血管而引起症状。胸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① 发生于前纵隔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②CT 上肿瘤呈等密度,其内可见因血栓机化而形成的钙化灶;③ 大多数肿瘤于动态增强 CT 扫描可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少数可不强化。胸腺海绵状血管瘤应与胸腺瘤、畸胎瘤及淋巴瘤鉴别。胸腺瘤平扫密度与胸壁肌肉相似, 增强后呈均匀一致的普遍强化;畸胎瘤为多房样的薄或厚壁囊性占位性病灶,内含混杂低 CT 值的脂肪组织区、软组织影和高CT 值的钙化影;淋巴瘤通常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增大的淋巴结因坏死或囊变而呈低密度区域,在治疗前一般不发生钙化。CT 是诊断胸腺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手段,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