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淋巴管瘤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1-7 11:55   3566  

       1.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硬化治疗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囊型水瘤)主要发生在颌下、口底、腮腺区及上颈部,单囊或多囊。1977年Yura首先采用博莱霉素(Bleomycin),局部注射治疗小儿囊性淋巴管畸形,Zhong报道有效率97%,我国多数医院采用国产平阳霉素,得到很好效果。Ogita等使用OK-432治疗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基本消退率92%。

       图7-4-38所示患者为40天女婴。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出生后发现颌下、须下弥散性肿胀,累及舌下,伴有呼吸困难。注射平阳霉素9次,总计35mg,4岁完全治愈。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7-4-38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
A.出生40天,B.治疗后9个月,C.治疗后4年

       图7439所示患者为5天男婴。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疗22个月,平阳霉素注射14次,总计量36mg,痊愈。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7-4-39右腮腺颌下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
A.出生后5天正位像,B.出生后5天侧位像,
C.治疗2个月正面像,平阳霉素注射7次共15mg,D.治疗2个月侧面像,
E.治疗1年10个月,注射平阳霉素14次,总剂量36mg,F.治疗1年10个月侧位

       图7-4-40所示患者为2岁男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出生时左颌下、颊部肿大,增长缓慢,穿刺黄红色清亮液体。平阳霉素总量72mg,分11次注射。治疗4年后彩超显示左侧颜面部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7-4-40腮腺区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
A.出生后2个月,B.治疗前正位(2岁),C.治疗前侧位(2岁),
D.治疗后4年正位,E.治疗后4年侧位

       图7-4-41所示患者首诊时为1个月的男婴。出生后颌下、舌体、口底,上颈部肿胀,舌体肥厚被抬高。呼吸偶有湿性啰鸣音,穿刺有黄色液体和暗红色液体共计10mlo首次注入平阳霉素0.6mg,注射后8h出现两凹体征,呼吸短促,舌根部及时放入口咽通气道给氧,呼吸平稳。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7-4-41口底、颌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
A.舌体肿大口底肿胀将舌抬起,
B.放置口咽通气道.C.治疗6个月后

       婴幼儿注射硬化剂后会发生肿胀,影响呼吸。若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困难。因为舌体、口底肿胀而出现的呼吸困难应当尽量避免,放置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缓解呼吸困难。

       硬化剂具体操作:使用注射针将囊内液体尽量吸出,然后将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5ml混合液共计6ml。注射剂量根据患儿年龄,参照病变大小而定;总的原则是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

       用药剂量:婴幼儿首次注射平阳霉素0.5-1mg,儿童可提高平阳霉素剂量2mg,加入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避免平阳霉素引起内源性发热反应,并减轻注射区疼痛,每次用药间隔2〜4周。在笔者治疗的病例中很少有发热反应。上述4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在过去均采用手术切除,切除后复发率较高,使用硬化治疗单囊病变获得很好的疗效,多囊病变通过超声引导硬化治疗也获得满意效果。

       2.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证:颌下区、上颈部是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好发部位,局部具有浸润生长,累及皮肤、肌肉、血管、神经。若囊腔有内出血,继发感染,体积迅速增大、压迫气管,弓I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不适宜硬化治疗。个别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效果不满意也可补充手术治疗。

       图7-4-42所示患者为5岁男童。出生后右颌下区拳头大小肿物,柔软,生长缓慢。感冒时明显增大,面形不对称,右颌下区20cmx18cmx15cm,面团感,皮肤色泽正常。扪之有波动感、反箝、口底黏膜2cmx1.5cm黄白色水泡状突起。X线片显示下颌骨外形变细长,下颌角结构消失,升支变短,乙状切迹变浅,下缘皮质有带状结构消失,是右颌下区软组织肿物压迫颌骨所致。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治疗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7-4-42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手术治疗
A.治疗前,B.手术切口划线,G.黏膜固有层见大小不一的扩张淋巴管间质内见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
H.扩张的淋巴管内含淋巴液,I.大而形态不规则的扩张淋巴管,腔内见红细胞,
J.组织内大量扩张的淋巴管累及腺体,K.术后正位像,L.术后侧位像

       手术经过:切口如图7-4-42B,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肿物位于颈阔肌下方,锐剥离翻瓣。见肿物由大小不等囊腔组成,穿刺为淡黄色和血色液体,肿物后方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后上方为腮腺下极,与腮腺无明显界限。肿物深层向颌下、口底突入,下颌骨体向上外翻转变形,颌下肿物将口内肌肉向周围推移变形,口内外相通,出血200ml

       3.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在过去对口底、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手术治疗是惟一治疗方法,自从平阳霉素广泛应用临床,在单囊型或多囊型,囊内注入硬化药物,取得丰富经验,疗效显著,已经取代手术治疗。手术的适应证仅仅局限在单囊或多囊型病变,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大囊型病变消退后留下的多余组织需要整形术。对大囊型颈部淋巴管畸形,因肿物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虽经紧急穿刺抽液或切开减压、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急诊手术等抢救措施,但仍有死亡病例发生。1996年国内报道小儿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45例,急症死亡2例,死亡率4.4%。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解剖特点:淋巴管畸形病变向颈部深层组织进展,包绕颈动静脉鞘,并延伸到食管和气管后方,向上至下颌角,直至腮腺区,沿胸锁乳突肌边缘向下越过锁骨直达纵隔。在手术中,囊壁时常包绕血管和神经,又因为畸形病变巨大,易发生解剖位置改变。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一定要仔细锐剥离囊壁表面,逐步向四周扩展,确认包绕的神经和血管,若在分离过程中,囊壁薄术中易撕裂,会流出清亮黄色液体,手术改由残余囊壁和正常组之间仔细锐剥离,不要过分追求囊壁切除干净,残余病变可以通过电刀或硬化药物处理,尽最大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可以通过无创伤的超声、CT和MRI检查,确认病变有无囊腔,囊腔是单个还是多个。手术方式可采用全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若病变广泛、巨大,波及多个解剖部位,一次切除有困难也可以分期切除。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在婴幼儿手术并发症较多,不必要求切除彻底。文献报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21%~32%,复发率达15%〜53%。复发后仍可硬化治疗。

       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手术并发症

       ①神经血管损伤颈部淋巴管畸形主要来自颈内静脉周边的淋巴组织,病变往往累及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膈神经、喉返神经、喉h神经等。无明显边界,与重要组织粘连严重,手术应采取从病变四周向基底部进行钝剥离和锐剥离相结合。对于血管神经粘连严重的,应将囊壁剖开,逐步切除,残余病变可涂2.5%碘酊破坏腔内上皮组织。

       ②乳糜痿胸导管起自腹部第一腰椎前分的乳糜池,由胸部的后纵隔上升,在锁骨上3~4cm处,小儿2〜3cm,呈一拱形,横过颈鞘深面至锁骨下静脉交角,在行左侧手术解剖颈部内下角时,应注意勿损伤此处胸导管弓。

       胸导管破裂后可见白色水样或奶状淋巴液流出,呈现折光现象,手术时发现有液体流出用生理盐水冲洗,视野清晰后用小圆针在痿口处做荷包缝合,包扎伤口时锁骨上区应重点加压包扎。术后仍严密观察引流处有无乳酪样液体渗出。

       ③皮下积液由于颈部淋巴组织丰富,手术创伤大,有淋巴回流障碍,渗出液增多,颈部加压困难,引流要充分通畅,正确放置负压引流管至关重要,尽力消灭死腔,防止积液感染的发生,待引流瓶内无引流液体可拔除负压引流管。橡皮条引流易造成引流不通畅,已不使用。

       ④呼吸困难常见如下原因:多由于巨大瘤体压迫气管,使气管推移和挤压颈段气管和声门,导致急性喉梗阻。麻醉时行气管内插管,若盲插,长时间操作不当,造成声门和呼吸道黏膜水肿。重视术后呼吸道管理,手术结束拔管前常规给予激素,可以减轻呼吸道水肿。术后雾化吸入,24〜48h随时观察创面渗血和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在急性喉梗塞发作时,不宜采用气管切开,尤其在婴幼儿气管术切开是很困难的,应紧急抽囊液或拆除缝线暴露伤口,缓解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应在3、4软骨环切开,不要造孔,因为软骨环不足以支撑气管,术后易形成狭窄。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