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鲜红斑痣样表现的丛状血管瘤一例(二)

鲜红斑痣样表现的丛状血管瘤一例(二)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11-3 14:56   891  

有报道少数患者皮损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数皮疹表现为数年后停止发展,趋于稳定而持续存在,一般不发生恶变。TA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真皮和皮下组织全层散在界限清楚、丛状或小叶状分布的圆形、卵圆形、细长形的毛细血管样聚集体,低倍镜下呈炮弹样外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同心旋涡状排列,紧密排列的内皮细胞突人血管腔而使个别管腔闭塞门小叶周围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扩张的淋巴管是其显著特征0。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内皮细胞CD34还03]阳性,内皮细胞平滑皿肌动蛋白吓MA)表达阳性。TA须依靠组织病理与化脓性肉芽肿、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草莓状血管瘤等多种疾病相鉴别组织病理学上特征性的丛状排列和无细胞异型性是本病主要的鉴别点。本患者临床表现为鲜红斑痣样,但发生年龄较晚并伴疼痛。而鲜红斑痣多为先天性,好发于面颈部,皮损为表面光滑、暗红色或鲜红色斑片,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常无自觉症状;染料激光可获良效;其组织病理改变为真皮乳头层或网状层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但无内皮细胞的增生;扩张的血管内常充满红细咆;组织病理学表现易与TA区别。TA治疗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小面积皮损可选用手术切除,长春新碱.脉冲染料激光、冷冻、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IPL.a于扰素甚至放射治疗均有成功的报道09」。报道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对不合并Kasabach-Merritt现象(Kasabach-Me,1Tittphenomenon,KMP)的TA有较好的疗效。也有学者认为山于部分患者皮损可自行消退,建议随访观察。本例患者给予皮损内局部封闭和WL分别治疗2次,仅疼痛稍减轻,皮疹无明显变化,提示TA的个性化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