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其他种类血管瘤 血管内皮瘤

血管内皮瘤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1-21 09:56   2120  

       血管内皮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形成的一种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和皮下,但也可见于肝、脾和骨髓等处。本病多见于婴儿。

       此类肿瘤属于恶性范围,但其恶性程度并不一致。有些肿瘤生长缓慢,周围界限不清,且呈浸润性生长,但转移发生晚。其病理特征:镜下见肿瘤内有无数的毛细血管腔,内皮细胞明显增生,呈多层或形成乳头状结构,严重时可完全填塞血管腔而呈实心巢团状,瘤细胞体积一般较大,多呈梭形,胞质较为透明,核呈空泡状,大小较均等,异型性不明显,有时可有少量正常核分裂相,年龄越小核分裂相越多。

       另一类则生长迅速,很快侵犯周围组织,并早期向远处转移。转移多数经血运,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或血管内皮肉瘤。发病率约为全部软组织肉瘤的9%。其好发部位是头颅、面部、乳房及大腿深部肌肉等处,其它尚有肝、脾、骨等组织。肝脏原发血管内皮瘤约占肝原发性肿瘤的3%。其病理特征:光镜下见肿瘤内有不同间变程度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围成不规则的互相吻合的血管腔,或呈实心巢状或弥漫排列。内皮细胞比较肥胖、梭形、立方形或不规则形,核有明显异形,染色质粗浓,核分裂相易见,细胞一般都被围在网状纤维鞘内。分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则血管腔明显,或呈裂隙,或扩张呈窦。增生的内皮细胞可达数层,甚至堵塞血管腔或形成乳头,突入腔内。这种肿瘤性的血管组织可呈簇状或弥漫性生长。此外尚能见到梭形细胞区域,细胞基本上为短梭形,细胞界限不清,核较大,卵园形,细胞排列成紧密的束状,细胞间有不少间隙,细胞内有空泡,似有形成管腔的趋势,腔内含有红细胞。

       未分化区域的细胞呈多边形,类似上皮细胞,核大,细胞嗜酸性,无细胞间桥,核分裂相多见,细胞多形性明显,偶有单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细胞呈实质状排列。与梭形细胞区相似之处的是细胞间有红细胞,瘤细胞内可含有糖元空泡,多围绕附件生长,但并不破坏它。肿瘤细胞多被网状纤维所包围,网状纤维染色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血管结构。电镜下,分化较好的区域,其细胞形态与内皮细胞相似,内皮下基底膜(厚15~23nM)邻近的细胞之间有许多粘滞型联结结构。梭形细胞区域,细胞有基底膜包绕,未分化细胞区域无基底膜形成。

       血管内皮瘤的鉴别诊断:血管内皮瘤如发生在1岁以内,细胞核无异型性,血管无交通吻合支形成者多属良性。但在临床甚至病理检查有时还是不易区别良性与恶性,所以,可以将血管内皮瘤视为恶性肿瘤对待。恶性血管内皮瘤即血管内皮肉瘤的恶性度很高,疾病进展迅速,约有75%的病例有局部复发,1/3的病例有局部淋巴结及肺的转移。病人一般死于起病后2~3年内。

       须与血管内皮肉瘤鉴别的肿瘤有:①Masson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症:血管扩张,内皮增生并有乳头形成,但细胞无恶性特征;②卡普西肉瘤:肿瘤不存在内衬恶性内皮细胞的互相吻合的血管腔,瘤细胞均有网状纤维缠绕,而血管内皮细胞内瘤的单个细胞则无网状纤维缠绕;③弥漫性恶性血管内皮增生症:仅见血管扩张而无血管增生,血管外无大片的实质状细胞巢,而且病变累及全身。

       血管内皮瘤的治疗: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是否已发生转移来决定。如有可能,应尽力争取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否则应作放射治疗,血管内皮瘤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术后对患者应定期观察、长期随访,及早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必要时可重复几次放疗。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