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非手术治疗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二)--鱼肝油酸钠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进展(二)--鱼肝油酸钠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小助手   2019-11-24 10:58   897  


4.4.1鱼肝油酸钠相对大剂量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传统的硬化剂治疗,奏效慢,疗程长。为了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于1977、1978年分别做了“鱼肝油酸钠对组织、脏器作用和影响的动物实验”"和“鱼肝油酸钠致死量和安全累积量的研究"问。结果表明:局部5%鱼肝油酸钠注射(简称“鱼注”)的硬化程度与一次剂量的大小成正比,与注射方法关系不大;“鱼注”剂量不超过血容量的0.2%是安全的,从而提出,相对大剂量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

      (1) “鱼注"”剂量:采用相对大剂量并应用与血容量的百分比为标准的计算方法,即不超过血容量的0.12%~0.16%;治疗时用瘤体直径(cm)的绝对值的0.5~1倍作为注射剂(ml)。如瘤体直径为4cm,则“鱼注”量为2~4ml。较小的瘤体可略大于或等于直径的绝对值;若瘤体过大,也可分区注射,但成人最大剂量不宜超过8ml(相当于成人60kg体重血容量的0.16%)。

      (2) 注射方法:一种是直接将药液注人瘤腔内;另一种是注射到瘤体四周,以阻断交通支。有时上述两种方法合并使用。对直径<6cm的瘤体,可采用前者集中处,一次或接连几次足量注射,特别是口内浅表的小瘤体,用上述方法,有时次即可治愈。对直径>6cm瘤体,注射时如能抽出回血,可集中一处足量注射,当瘤体逐渐变硬,不能抽出回血时,则可在瘤体范围内行多点放射状注射,使药物较均匀地持续作用于瘤体,以加强和提高疗效。“鱼注”时要在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进针,可避免注射后出血和感染。

      (3) “鱼注"次数:由于瘤体的硬化过程是进行性的,且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故必须根据瘤体部位、大小和类型,以及“鱼注”过程中出现硬化或缩小的快慢程度来决定次数。口内较表浅的直径1~2cm的瘤体,注射1-2次即可使整个瘤体硬化或坏死脱落而痊愈。经3~-5次注射,瘤体硬化,穿刺无血,即可停止注射,进行观察;如瘤体直径>6cm,体位试验强阳性,或造影示瘤体交通支发达,则须注射5~10次才能停止注射观察。

      (4) 反应和并发症:

      ① "鱼注”的主要反应是局部肿痛,1~3天可消失。为减少患者痛苦,可先行局麻;小儿或不易局麻的部位也可在硬化剂内加适量麻药。
      ② 较大瘤体的连续“鱼注",有时瘤体中心区可出现瘤组织坏死液化,此反应不影响疗效,有的还可缩短疗程。
      ③ 位于舌根、腭咽部和口底的血管瘤“鱼注",由于肿胀可引起呼吸困难,可将注射剂量减少1/3或注射后服用地塞米松来抑制肿胀反应。舌体部较大血管瘤,先行舌前1/3区硬化,然后再治疗舌根部,并须严密观察。偶有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这与部位有关。
      ④ 并发症以瘤体表面点状坏死或感染为多见;滋养动脉受损引起局部缺血,甚至正常组织坏死,其经验教训已有报道”。据报道有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阔。但我科硬化治疗2100余例血管瘤,除偶尔出现皮疹发热、胸闷食欲不振共291例,尚未遇到严重的过敏反应。
      ⑤ 根据动物实验网,“鱼注”剂量小于血容量的0.2%是安全的,但对脏器仍有轻微损害,所以,大型血管瘤,用大剂量多次注射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心、肺功能严密观察,以防有损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5) “鱼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复发问题

      血管瘤治愈后复发机会是存在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1996年报道的764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回,治愈597例(治愈率为89.27%)中,复发48例,复发率为8.04%。复发的原因可能是①"鱼注"剂量不足,治疗不彻底,尚有残余瘤体存在。②血管瘤供血来源交通支没有全部阻断。

      (6) ”鱼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优缺点

      优点是:①避免了手术痛苦和危险,免除了手术造成的瘢痕畸形;
      ②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药品经济易得,无需特殊设备,可在门诊条件下进行;
      ③ 即使无效,还可手术治疗,且为手术整形创造了条件;
      ④ 其它疗法失败者,仍可采用“鱼注”治疗。

      此法的主要缺点是注射后有短时间的肿痛反应,小儿不易接受;多发性较大的血管瘤治愈后可能复发。

      我科迄今已治2100余例,治愈率为89.27%~92.04%291,有效率为100%。笔者虽未遇到血栓形成和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但对交通支发达的海绵状血管瘤在大剂量“鱼注”时,仍应提高警惕,缓慢注射。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