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颈部静脉畸形治疗

    2020-9-12 14:05 721

    无论使用何种硬化剂,静脉畸形与周围引流静脉的汇合区域都会发生再通(deLorimier,1995;Smithers等,2005)。由于无水乙醇可能的严重不良反应,波士顿儿童医院主要是通过静脉引流通路栓塞联合表面活性剂型硬化剂注 ...... 查看全文

  • 由于可能造成眶内压迫,过去对眶区的静脉畸形进行硬化治疗是不可行的,但博莱霉素的温和特性准许其在该部位的应用Chen等,2008b)。广泛涉及面部单侧或双侧各种组织结构的静脉畸形,可能会向头顶部延伸,甚至可能与 ...... 查看全文

  • 治疗与气道密切相关的静脉畸形,不仅需要医师的耐心,更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合作。气管插管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静脉畸形可能会因为Val-salva动作(哭闹)和组织移位发生充血、肿胀,因此,当患儿哭闹或处于仰 ...... 查看全文

  • 大多数接受过血管内治疗的患者都对生活质量评估较高,但是舌静脉畸形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认可度较差。对于小于16岁即开始治疗的患者,以及经过专业从事血管畸形治疗的医师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往往较好。面部静脉畸形 ...... 查看全文

  • 由于以极低的稀释比例即可获得造影效果,无水乙醇常与较小剂量的油性造影剂混合使用(Suh等,1997);面对于表面活性剂型硬化剂而言,油性或水溶性液体造影剂都可以作为其显影液。以1:10-3:10(造影剂:表面活性剂 ...... 查看全文

  • 对四肢部位的静脉畸形,治疗前于靶区域的静脉远心端插入静脉留置针备用,一方面可以记录治疗前后静脉通路的开放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在硬化治疗过程中用来注射肝素化生理盐水。在显影辅助下,如果硬化剂直接进入交通 ...... 查看全文

  • 铂/纤维圈对于累及范围极大或高流速型静脉畸形,由于硬化剂会被稀释并进人循环系统因此直接硬化治疗是十分危险且基本无效的。将纤维圈置于较大的静脉湖或静脉腔中(Furst等,1996;Holt和Burows,2001),有可能会激 ...... 查看全文

  • 丙烯酸聚合物,如2-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并非治疗静脉畸形的理想硬化剂。除成本较高外,该材料体内吸收缓慢,能存留在软组织中长达数月。但在雷要快速永久封闭静脉的情况下,例如同步于硬化剂注射的引流通 ...... 查看全文

  •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EVLA与硬化治疗或静脉栓塞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静脉畸形中大直径通道的存在。硬化治疗后再联合使用EVLA比单纯的硬化治疗更加有效,尤其是针对范围较大的静脉畸形。早期的EVLA设备使用81 ...... 查看全文

  • 过角化皮肤毛细血管-静脉畸形除了遗传性CCM外,遗传性CCM1~3基因突变的患者亚群中(10%)可出现皮肤血管病变(Labauge等,1999;Eerola等,2000;Sirvente等,2009;Toll等,2009),曾被描述为过角化皮肤毛细血管-静脉 ...... 查看全文

  • 据推测,脑“海绵状”或毛细血管-静脉畸形(CCM)(旧术语:“脑海绵状血管瘤”;OMIM#116860)的患病率为1/5000。该病既没有性别差异,也没有遗传早现,即CCM一代比一代严重(Denier等,2006)。对CCM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 ...... 查看全文

  • 散发的静脉畸形(VM)大多数静脉畸形为散发,即非家族性的(99%)、独立的、局限的(Boon等,2004)。约50%散发的VM中可发现活化的TIE2体细胞基因突变(Limaye等,2009;Soblet等,待出版),这些基因突变和导致VM-CM的遗传 ...... 查看全文

  • 多数GVM(至少68%的患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Boon等,2004),这与大量已发表的关于家族性GVM的报道一致。GVM曾被称为“血管球瘤”(Rudolph,1993)。对家族中疾病的细致分析显示,突变基因的外显率非常高,接近1 ...... 查看全文

  • 已经对3个比较明确的TIE2配体:血管生成素(Angpt)1.2和3(或4,为人类基因)进行了克隆(Davis等,1996;Maisonpierre等,1997;Valenzuela等,1999)(图9-4)。血管生成素1可引起TIE2自体磷酸化,而血管生成素2则能抑制 ...... 查看全文

  • 黏膜皮肤静脉畸形(VMCM)由于VMCM病变比较局限,所以即使存在遗传倾向时,也必须有修饰因子的存在。这些修饰因子可以是基因,也可以不是基因,如感染、微创伤或激素的影响。我们猜测,病变的局限化可能是与Knudson的 ...... 查看全文

  • 123下一页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