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驻

吉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小儿外科

医生介绍关闭

擅长:

1、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 2、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淋巴管瘤、婴幼儿血管瘤、肝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肝母细胞瘤等

简介:

吉毅,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获复旦大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及研究方向:小儿实体肿瘤、淋巴管瘤、婴幼儿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神经纤维瘤病。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外科进修学习(访问学者),师从Mulliken、Joyce、Denise等知名教授;2019年7月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儿童医院参观学习。目前主导的婴幼儿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均被纳入美国NIH与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推荐方案之一。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多篇为专科学术顶级期刊,包括《Circulation》、《JAMA Inter Med》、《Ann Surg》、《BJD》、《JAAD》;多篇文章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Critical Care》、《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Scientific Reports》、《Cell Division》、《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Journal of Dermatology》、《Surgical Endoscopy》、《Pancreas》、《Jounal of Cancer》等杂志上,总影响因子200余分。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三期人才培养支助计划、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重点孵化项目基金等多项基因;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参加编写《小儿肿瘤外科学》专著。为Medline收录杂志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编委,Pediatrics、Angiogenesis、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Plos One、Medicine、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BMC Pediatrics、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等国际杂志审稿人。

血管瘤论坛 名医介绍 吉毅 文章 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注意事项
吉毅医生的信息
科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小儿外科

擅长:

1、小儿普外、新生儿外科 2、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淋巴管瘤、婴幼儿血管瘤、肝血管瘤、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肝母细胞瘤等

简介:

吉毅,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获复旦大学儿 ...

诊后必读

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注意事项

发表者:吉毅 1418人已读

使用前须知:排除心律失常、重度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等疾患。



禁忌证:噻吗洛尔作为禁忌证包括心脏病变(传导阻滞)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等。 



用药方法:每天4次,间隔5-6小时一次,使用医用薄棉花蘸湿滴眼液,敷于瘤体表面,保持湿润状态10-30 min。



家长须知:治疗期间,可以正常接受疫苗接种。其他特殊情况,需随时复诊。 



治疗后反应: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后3天~3周起效,平均起效时间8天,治疗有效率为88.9%。马来酸噻吗洛尔起效相对快,促进病灶颜色消退程度更高,由于是局部使用,不良反应更少,可作为治疗增殖期浅表型血管瘤的首选外用药物。 



疗程:药物治疗时间和瘤体的反应、消退情况有关,通常是3个月以上,因为过早停药会导致反弹。 



停药标准:血管瘤完全消退,或年龄超过1岁,血管瘤增殖期结束。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服药,不擅自减量或停药,对避免复发或反弹至关重要。 



停药方法:由医生根据瘤体消退程度,评估停药时间。可采取逐渐减量或减少使用频率的方式,逐渐停药。



安全性:研究证实,局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且价格便宜等优势。美国皮肤病医师协会、美国儿科医师协会将其推荐为治疗浅表型局限性婴幼儿血管瘤(面积较小)的首选用药之一。以下为发表在儿科顶级杂志《美国儿科医师协会杂志》(Pediatrics)关于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为指导临床治疗的询证医学I级证据(最高级别证据)。


本文是吉毅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删除请联系官方。
文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