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驻

陈兰萍 主任医师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普外科

医生介绍关闭

擅长:

1、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 2、小儿肛肠疾病。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巨结肠、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辅助根治长段型巨结肠及晚期胆道闭锁的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

简介:

陈兰萍,女,主任医师,小儿外科主任,197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结业。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技术。1987年起专攻新生儿外科,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及胆道闭锁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近年开展的非开腹式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属省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和《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杂志》通信编委。带领专业队伍不仅开展常见病的手术治疗,而且开展了大量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近两年,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开展了经肛门一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巨结肠、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辅助根治长段型巨结肠及晚期胆道闭锁的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这些新技术已跨入全国先进水平。近年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2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被省直工委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创先增优”活动中被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血管瘤论坛 名医介绍 陈兰萍 文章 血管瘤“等待观察”?还是积极治疗?
陈兰萍医生的信息
科室: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普外科

擅长:

1、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治。 2、小儿肛肠疾病。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巨结肠、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辅助根治长段型巨结肠及晚期胆道闭锁的扩大肝门、肝肠吻合术。

简介:

陈兰萍,女,主任医师,小儿外科主任,197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班结业。 ...

医学科普
[转载]

血管瘤“等待观察”?还是积极治疗?

发表者: 724人已读

一般认为大多数血管瘤毋须治疗,待其自然消退或退化,即等待观察。但自然消退的结局和这种处理策略相矛盾,因为血管瘤退化后局部的外形常影响美观,令人不能接受。血管瘤说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退化后影响美观的外形,以及5-15岁给患者行整形手术说带来的创伤,都要求重新评估“等待观察”的处理策略。



临床随访观察发现,许多病变完成退化后,患区遗留较厚的纤维脂肪组织、上皮萎缩或毛细血管扩张。因此,认为病损在出生后几年内将完全消失的观点是错误的,易产生误导。



血管瘤在消退后遗留局部瘢痕或畸形可能为下述机制:浅表血管瘤替代真皮乳头层,病变的增生可使表皮扩张;在血管瘤增值时,可能发生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弹性组织解离,皮肤松弛。上述一种或两种因素均可造成萎缩瘢痕。因此,浅表血管瘤退化的结局可能是上皮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而皮下血管瘤退化的结局可能遗留纤维脂肪块;混合型血管瘤退化后,则可能会遗留纤维脂肪块、表皮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



在绝对对患者进行数年观察而不进行治疗之前,应充分考虑这种等待观察策略给患者带来的社会心理影响。一些患儿因面部血管瘤造成的畸形而不行进入幼儿园、学校,很难与其他儿童正常相处。这种负面影响是血管瘤治疗中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在儿童个性特点形成的时候,“等待观察”可给患儿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创伤,这样形成的个性特点在其成长过程中将难以改变。小儿在18-24个月即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从那时起,血管瘤的存在会影响到其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同样,血管瘤的存在对患儿亲属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他们常感到内疚、失望,呈现对患儿过度的保护意识。



最后,在重新评价对血管瘤采取等待观察策略时,必须考虑到近来的医学发展。等待观察策略是Lister根据细致的临床观察后于1938年提出的,并且稳固地确立下来,延续了几十年。因为当时的条件,几乎别无选择。近十几年的医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们可应用药物使血管瘤缩小,使用物理方法选择性破坏血管组织,采用某些手术器械可减少或几乎消除血管瘤手术中严重出血的危险。现有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改变血管瘤的自然病程。因此,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应该改变血管瘤处理的“等待观察”策略。



(1)所有血管瘤(仅仅为血管瘤)仅有40%完全消退,其他60%仍需整形手术、物理治疗,或两者相结合的治疗。



(2)根据临床特点,可以预测血管瘤的最后结局,因而对那些愈后较差的病变应进行早期治疗。



(3)患者的社会心理创伤值得重视,这种创伤常难以抚平。



(4)现有的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比较安全。





虽然出现了消退,但是患处已经形成了塌陷,涉及到美容整形学科,不再简单的是血管瘤疾病的诊治。

本文是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删除请联系官方。
文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