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驻

罗涛 主任医师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普通外科

医生介绍关闭

擅长:

血管疾病、肿瘤的介入治疗

简介:

罗涛,男,肿瘤血管介入专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血管、肿瘤疾病的介入治疗。

血管瘤论坛 名医介绍 罗涛 文章 静脉畸形首选血管硬化治疗
罗涛医生的信息
科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普通外科

擅长:

血管疾病、肿瘤的介入治疗

简介:

罗涛,男,肿瘤血管介入专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血管、肿瘤疾病的介入治疗。 ...

诊前须知

静脉畸形首选血管硬化治疗

发表者:罗涛 1445人已读

1、血管硬化疗法


将硬化剂直接注入病变血管内,通过其化学刺激作用造成局部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发生血栓、内皮剥脱和胶原纤维皱缩,使血管闭塞最终转化为纤维条索(硬化),从而达到祛除病变血管的治疗过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罗涛


2、硬化治疗发展简史


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Chassaignac报道注射氯化锌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1840年无水酒精作为硬化剂用于治疗静脉疾病。


1930年Higgins和Kittel首次应用鱼肝油酸钠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1937年Biegeleisen在纽约描述了乙醇胺油酸酯的应用


1946年Reiner将十四烷基硫酸钠引入到静脉疾病治疗中


1966年Henschel首次报道了聚多卡醇在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中的效果


3、硬化剂种类:


3.1渗透型硬化剂(osmotic sclerosant)


高渗盐水   23.4%的氯化钠溶液


Sclerodex  高渗葡萄糖和高渗盐水的混合物


3.2化学性硬化剂(chemical sclerosant)


铬酸甘油酯


多碘化碘


20%水杨酸钠


50%奎宁乌拉坦


95%酒精


3.3清洁剂类硬化剂(detergent sclerosant)


鱼肝油酸钠


乙醇胺油酸酯


十四烷基硫酸钠


聚多卡醇


4、硬化剂作用机理


渗透型硬化剂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使注射部位的红细胞和邻近的内皮细胞破裂。       


化学性硬化剂通过其直接腐蚀作用使细胞间粘合质裂解、破坏细胞表面蛋白质和改变静脉壁的化学键而发挥硬化效应


清洁剂类硬化剂通过改变界面的能量分布在数秒钟内使细胞表面蛋白质析出,破坏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导致细胞膜破裂。均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


5、常用硬化剂的优缺点


5.1无水酒精


硬化效果最佳,复发率最低。


缺点是,禁用于儿童、醉酒反应、可致剧烈疼痛,需要全身麻醉、具有极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5.2平阳霉素或博莱霉素


能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和切断DNA链干扰细胞分裂和增生,影响细胞代谢功能,抑制细胞生长,以及局部化学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使组织水肿、变性、破碎、纤维化直至消失。治疗血管瘤、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囊肿、疣。


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皮肤反应(色素沉着、角化增厚、皮炎、皮疹等)、脱发,肢端麻病和口腔炎症等、肺部症状(肺炎样病变或肺纤维化)。


5.3十四烷基硫酸钠


它是具有肥皂性质的一种碱金属的长链脂肪酸。由1-异丁基-4-乙基硫酸钠组成,加入2%苯甲醇(作为麻醉剂)和磷酸盐缓冲液使之pH值为7.6。是一种无粘性的低表面张力的清澈溶液,极易溶于血液中,注入血液后分布均匀。其作用机制为分解内皮细胞之间的胞间粘合质导致细胞呈斑片状脱落。内皮的破坏引起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对损伤的应答包括血管痉挛和血小板聚集,随之发生使静脉消融的纤维化。过多的十四烷基硫酸钠迅速被血流稀释而失效,其后吸附于红细胞可导致溶血


5.4聚多卡醇


是欧洲最为常用的硬化剂。国产的相似产品——聚桂醇®(氧乙烯月桂醇醚)注射液2008年获准上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10年3月30日批准德国Chemische Fabrik Kreussler & Co.生产的聚多卡醇注射剂Asclera®用于治疗静脉曲张。


聚多卡醇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畸形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淋巴管畸形、精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曲张、痔。


优点是可以制备成泡沫,使得其表面积呈指数增加,提高了治疗效果,明显地减少了注入的总剂量(硬化剂的用量)。泡沫硬化剂易较均匀地分布于血管内皮表面,硬化剂的液相与血管内皮接触的活性表面积显著增加,延长了硬化剂与内皮的接触时间。


超声引导下的泡沫硬化疗法是一种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广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罗涛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删除请联系官方。
文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