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驻

李凯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肿瘤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医生介绍关闭

擅长:

小儿普外,小儿实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在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肿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卵巢疾病等实体肿瘤的开放或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另外,擅长梨状窝瘘的手术治疗。

简介:

李凯,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小儿外科,小儿肿瘤,2008年作为受美国邦宝基金资助的中国学者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临床科研培训1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基金1项,卫生局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著60篇,参与编著5部。是2018年上海医树奖临床科技创新一等奖获得者,2017年上海市新百人计划受助者和2015年上海市医学人才“银蛇奖”获得者。2019年“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获中华医学会手术视频优胜奖,“胃镜辅助下梨状窝瘘高位结扎术”获2017年全国中青年手术视频大赛精英奖,“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切除术”获2015年全国手术视频大赛三等奖。是2012年上海市服务明星和2016年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血管瘤论坛 名医介绍 李凯 文章 内脏血管瘤系列篇---肝脏血管瘤
李凯医生的信息
科室: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肿瘤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擅长:

小儿普外,小儿实体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在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肿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卵巢疾病等实体肿瘤的开放或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另外,擅长梨状窝瘘的手术治疗。

简介:

李凯,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小儿外科,小儿肿瘤,2008年作为受美国邦宝基金资助的中国学者在 ...

医学科普

内脏血管瘤系列篇---肝脏血管瘤

发表者:李凯 1394人已读

一、肝脏血管瘤是如何发现的?


产前检查发现:母亲常规的产前检查中偶然发现,或因胎儿出现心率过快,胎儿水肿或羊水过多发现。


产后新生儿出现腹部膨隆,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异常等表现而被发现。


无症状但存在皮肤多发血管瘤的新生儿或婴幼儿,极大可能伴有肝脏血管瘤,进行相关筛查而发现。45%的婴儿具有“粟粒样”皮肤血管瘤,12%具有3-5个皮肤血管瘤的病例超声可以发现肝脏血管瘤。


因为其他非肝脏血管瘤相关症状无意中B超检查发现。





二、肝脏血管瘤常见的诊断方法


胎儿磁共振或胎儿B超


生后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增强CT,增强MRI和B超检查


多数患儿可以通过影像学的特征性表现进行临床诊断。部分患儿需要活检病理证实。





三、肝脏血管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常见的三联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肿大,贫血。可以有其中之一或相关症状的组合。


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浮肿,反应迟钝,胃纳减少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异常。


可伴有皮肤多发性血管瘤。


可伴有轻-中度的血小板减少。


无任何临床表现。





四、肝脏血管瘤的分类


巨块型:单个的巨大的球形的病灶,属于先天性血管瘤的快速消退型。


多发型:多发的、独立的结节呈现典型的球形和广泛分布的,结节之间有肝实质相分隔。


弥漫型:无数病变结节聚集在一起,并且几乎替代了绝大多数的肝实质,肝脏弥漫增大,多数伴有腹腔室间隔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低。


研究表明,巨块型属于血管发育畸形,而多发型和弥漫型属于真性血管瘤,多发型有向弥漫型转变的可能性。





五、肝脏血管瘤的治疗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多数是针对症状的治疗,对于引起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继发的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进行相关的治疗。那些无症状的血管瘤经过仔细评估后,确实无危及生命或生活质量的风险,可给予观察随访。一般不主张激进的血管瘤切除术,原因在于大多数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


本文是李凯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删除请联系官方。
文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