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申请入驻

吴宙光 副主任医师 研究员

深圳市儿童医院 普外病区

医生介绍关闭

擅长:

小儿微创外科,小儿疝外科,小儿血管瘤、脉管瘤(脉管畸形),儿童体表肿物,鞘膜积液,小儿肛肠疾病(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肠息肉等小儿便血疾病),儿童消化道及肛肠畸形,儿童肿瘤等诊治,孕产期胎儿保健及胎儿疾病顾问。

简介:

吴宙光 医学博士 普外二病区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疝外科协会理事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委员 深圳市胃肠外科协会理事

血管瘤论坛 名医介绍 吴宙光 文章 吴宙光医生 血管瘤体表肿物 专科门诊介绍
吴宙光医生的信息
科室:

深圳市儿童医院 普外病区

擅长:

小儿微创外科,小儿疝外科,小儿血管瘤、脉管瘤(脉管畸形),儿童体表肿物,鞘膜积液,小儿肛肠疾病(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肠息肉等小儿便血疾病),儿童消化道及肛肠畸形,儿童肿瘤等诊治,孕产期胎儿保健及胎儿疾病顾问。

简介:

吴宙光 医学博士 普外二病区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疝外科协会理事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委员 深圳市胃肠外科协会 ...

就诊指南

吴宙光医生 血管瘤体表肿物 专科门诊介绍

发表者:吴宙光 1314人已读

儿童体表肿物包含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仅列举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血管瘤体表肿物专科门诊介绍



儿童体表肿物就是长在人体表上的包块或肿瘤,体表肿物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体表肿物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有的不需要治疗,有的只需要做一下小手术或者外科操作。而手术方面往往要兼顾儿童的医学美容处理。目前深圳市儿童医院血管瘤体表肿物专科门诊由吴宙光医生负责坐诊,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现以就诊的情况看,儿童常见的体表肿物有:



1、血管瘤:此病极为常见,呈半圆形,质地软,高出皮肤的血管瘤,呈樱桃红色,可发生于各处皮肤,但以躯干部位最为常见。一般于婴幼儿期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增大,一般无自觉症状,相当部分有自行消退的倾向,一般不需要治疗。如个别生长过大、过快,或者在一些特殊部位则需要积极的干预和治疗。治疗上可以口服心得安、局部注射、激光、介入或手术切除等治疗。



2、淋巴管瘤:由于淋巴管增生和扩张而成,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内皮细胞排列的管腔构成,而其中充满淋巴液。因组织结构不同临床上又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棉状淋巴管瘤和囊性淋巴管瘤三种类型。儿童发病多见,据临床观察发现青少年发病也很常见,肿瘤生长缓慢,自行消退极罕见。治疗上一般有局部注射、介入或者手术等治疗方法。



3、脉管畸形(脉管瘤):也叫脉管瘤,包括血管瘤、淋巴管瘤或血管畸形以及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



4、毛母质瘤:毛母质瘤又称钙化上皮瘤,是源自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女性,通常在儿童期或青年期发病,本病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恶变率约为2.6%。发病高峰期女性为5~15岁,男性为5岁。本病不遗传,但少数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上,该病多见于头皮和面颈部,躯干、肢体及其他部位也可发生。肿物一般位于皮内或皮下,通常单发,偶或多发。罕见情况下,肿瘤呈突出表面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结节,直径一般在0.5~3cm大,最大可达7cm,偶尔更大,基底可推动。常见皮损表现为坚实的、深在结节,偶呈囊性。表面皮肤外观正常,偶因位置较深而呈蓝红色,或呈红色、淡蓝色。手术切除活检为最好的治疗方法。手术完整切除很少复发。少数可恶变为毛母质癌。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5、腹股沟及阴囊包块:最常见包括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较少见的包括有生殖系统良性或恶性肿瘤等。儿童腹股沟疝(疝气)、鞘膜积液一般在宝宝6个月大后就可以考虑做微创手术根治,如疝气有嵌顿史,则应提前并尽早手术。



6、鳃裂囊肿及鳃裂瘘:本病属于鳃裂畸形,是先天性疾病,由各对鳃裂未完全退化的组织发育而成。咽内及皮外两端均有开口者称为瘘管,仅一端开口者称为不完全瘘管(或窦道);若两端均无开口,仅为残留于组织内的上皮腔隙,因其内有分泌物储留,称为囊肿。三种病变可以互变。该病显著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认为男女发病率相当,左右侧无差别。鳃裂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瘘管多在婴儿期被发现,而囊肿则容易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发生。而鳃裂瘘一般发现早,症状典型,多为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见细小瘘口,挤压时可有少许白色分泌物,也可触及条索状物向深部走行。鳃裂囊肿生长缓慢。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偶然发现颈部或腮腺区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或时大时小。鳃裂囊肿上皮可癌变。目前认为,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惟一有效的根治方法。



7、甲状舌管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而在颈部遗留形成的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以偶然发现为多。囊肿质软,边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下方的囊肿,在囊肿与舌骨体之间有时可扪及一坚韧的条索状物,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若囊肿位于舌盲孔附近时,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言语功能障碍。手术彻底切除囊肿或瘘管是根治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的主要方法,由于囊肿及瘘管同舌骨体的密切关系,手术时应切除与之相连的舌骨体中份,以防止复发。



8、脂肪瘤:这是常见的皮下脂肪组织囊肿性良性肿瘤,少部分有恶性倾向。可发生于身体的各处,有先天性、单纯性和多发性脂肪瘤之分,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9、皮下囊肿:也属良性肿瘤,多长在头、颈和眼、鼻、口周围,身体前后中线也常出现。皮下囊肿有大有小,囊内容物为脂肪样物质。绝大部分须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10、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是由于皮脂腺排泄阻塞而造成的假性肿瘤,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但多发于头部、耳周、颈顶部、肩部、背部等。共大小不等,一般在两厘米以内、呈圆形、局限,多与表皮粘连在一起。常有破溃,出血感染,少数也有恶变可能。因此,一旦发现这种肿瘤,应尽早手术切除为宜。



11、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囊壁为致密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囊肿以单房性为多见。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该病起病缓慢,发病部位可见一圆形肿块,有轻微酸痛感,严重时会给患儿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小的囊肿不必治疗,部分可自行消失。稍大些的囊肿如被压迫破裂后可吸收消失。对于囊肿较大,症状明显的儿童。可做局部治疗或手术切除。



12、纤维瘤:是皮下纤维结缔组织或肌纤维组织内发生的良性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质硬、能活动、生长慢、无痛感。纤维瘤有恶性变的可能,一旦发现,应尽早手术切除。



13、恶性黑色素瘤:该瘤好发于皮肤、眼睛等部位,多数由色痣、类雀斑痣及正常皮肤因化学刺激后转化而来。黑痣属良性,不需要处理。但如果经常抓、磨擦、挑剔、腐蚀、即可引起恶性变。黑痣生长速度快,黑色加深、表面破溃、浆液性液体渗出、出血、感染、疼痛加重,有时色素呈放射状扩大等,都是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的表现,应及时手术切除癌变部位。



14、皮肤癌: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皮肤癌多发于老年人的头、面、手等长期暴露日晒的部分、与灼伤、长期慢性物理化学刺激有密切关系。此外,红斑狼疮、角化刺皮瘤、慢性窦道和瘘管、表皮样囊肿、异物肉芽肿、慢性皮肤溃疡等均有癌变的可能。皮肤癌的恶性程度低,也不容易转移,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15、腹壁疝、白线疝及脐疝:是腹壁发育不良或发育缺损所致的儿童常见疾病,腹壁疝和白线疝应尽早手术修补,避免缺损逐渐增大,而脐疝一般绝大部分在2岁内可自行愈合,超过2岁仍未愈合的脐疝应考虑手术修补。

16、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发生在身体任何的淋巴区域。儿童体表最容易出现的是颈部、枕部、耳后或腹股沟等。一般需要医生当面触诊检查和综合分析判断。儿童及婴幼儿绝大部分淋巴结肿大为反应性肿大,是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引起的区域性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该淋巴结肿大为生理性的反应。而有一部分的淋巴结肿大为系统性感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者肿瘤性疾病所致,该情况往往需综合性的多学科会诊,甚至手术活检以帮助寻找潜在的疾病。因此,有时往往以淋巴结肿大为表现的问题可能非常复杂。需要我们的经验综合判断。



17、肛周脓肿及肛瘘:为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肛周包块。治疗方案是早期切开引流和适当的肛周护理。一般病情治疗较长,易反复复发。



吴宙光医生个人简介:吴宙光,男,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微创外科专业,医学博士,研究员;疝与腹壁外科协会理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委员,深圳市胃肠外科协会理事。擅长:小儿微创外科,小儿美容医学,小儿疝外科,小儿血管瘤、脉管瘤(脉管畸形),儿童体表肿物,儿童肛肠疾病,小儿消化道疾病,儿童肿瘤等诊治,孕产期胎儿保健及胎儿疾病顾问。

本文是吴宙光医生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删除请联系官方。
文章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