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激光治疗 血管瘤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的激光疗法及应用

血管瘤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的激光疗法及应用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1-5 10:07   1756  

       1983年,美国学者Anderson和Parrish首次提出“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selectivephotother¬molysis)"理论,为脉冲激光治疗皮肤的色素、血管性病变奠定了基础。该理论运用物理学互补光吸收最佳的特性,指出针对不同病灶的色素基团,选择被该种色素基团有最大吸收的波长光作为治疗光源。激光以脉冲方式作用于靶区病灶,病灶目标吸收了高能的激光而产生热能,并且伴随着脉冲激光的压力和爆破作用,达到病灶组织内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其细胞碎片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清除,而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由于吸收该种激光的程度极低,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损伤。

       临床上应用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的原理,成功地建立了多种皮肤病灶的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应用调Q技术产生的翠绿宝石激光(^switchedalexandritelaser755nm)治疗色素性病灶如太田痣、雀斑、咖啡牛奶斑、褐青色斑、晒斑、文身等;应用脉冲染料激光(flashlamppumpedpulseddyelaser,FPPDL,580-595nm)治疗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微静脉扩张、蜘蛛痣、酒渣鼻等)都取得了相当成功。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选择性作用,组织热弛豫时间(tissuethermalrelaxingtime)的理论阐明了激光照射到靶组织时,不同的组织细胞间的热传导有相对恒定的时间间隔。人体皮肤的热弛豫时间一般在200nm左右,因此应用脉宽时间短于组织热弛豫时间的脉冲激光治疗,可以避免周围组织的热损伤。而对于微静脉畸形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量效研究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病灶血管周围的温度升高也随之增加。为避免皮肤的热损伤,一种在激光发射前后的液氧制冷喷雾技术,即动态冷却装置(dynamiccoolingdevise,DCD)被广泛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治疗时对皮肤的灼伤。

       除上述激光外,近年来出现了长脉冲Nd:YAG激光,用于血管畸形的治疗,其优点是不产生紫瘢,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微静脉畸形的治疗,由于人种的差异,脉冲激光适用于微静脉扩张、浅表的微静脉畸形、蜘蛛痣、酒渣鼻等,治疗的激光选择可以是脉冲染料激光(585〜595nm)、长脉冲Nd:YAG激光(1064nm),而脉冲532nm激光疗效略次。可选择的治疗参数为:脉冲染料激光(585-595nm)5~9J/cm2,脉宽40ms;长脉冲Nd:YAG激光(1064nm)160~220J/cm2,脉宽30〜40ms,并辅以动态冷却。后者对于血管瘤也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