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药物治疗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探讨

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探讨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小助手   2019-12-27 12:00   3117  


      二、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探讨

      Dunn等认为普萘洛尔可以通过调控基因来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的生成;Sidbury、Denoylle等■及SommersSmith和Smith提出普萘洛尔可以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来抑制病灶生长;D'Angelo等则将普萘洛尔的功效归因于RafTMAPK途径的下调;也有观点认为普茶洛尔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作用。

      有研究结果显示,普萘洛尔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收缩、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细胞凋亡或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通过激活腺昔酸环化酶发挥作用,普萘洛尔通过阻断该信号途径产生药理效应。

      普萘洛尔治疗IH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LeauteLabreze等提出,其中的机制可能包括血管的收缩、血管瘤增殖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下调以及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有研究提出,普萘洛尔可能通过诱导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而引发RAF促使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下调;通过影响血管收缩,使VEGF和bFGF等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下调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上调而促进血管瘤的消退。Itinteang等提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可能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一方面通过降低肾素活性影响血管紧张素的转化,进而减弱血管紧张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VEGF表达下调,通过影响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的转化而间接影响血管增生。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由此推断任受体阻断剤可能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及下调CD34b/CD133b/VEGF-2b内皮前体细胞活,性途径、抑制ACE活性等潜在作用控制婴幼儿血管瘤的增殖。Takahata等提出B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影响血管内皮干细胞分化,而后者在IH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起效快、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不良反应少。但其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推测其可能为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血管瘤早期、中期和长期的作用可能有3个不同机制:在应用早期,通过降低NO释放使血管收缩;中期疗效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有关;长期疗效机制是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促进肿瘤消退。具体可概括为:

      ①对局部血管的收缩作用;
      ②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的表达;
      ③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④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MMP-9的分泌;
      ⑤作用G蛋白信号等通路。

      普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①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与释放,从而导致瘤体血管收缩,此在临床上表现为用药后短时间内瘤体颜色变浅,触诊质地变软。
      ②下调VEGF与bFGF的表达而抑制血管生成,并表现为用药中期IH的生长阻滞。
      ③介导并加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用药后期瘤体消退。

      另外,普萘洛尔抑制间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的表达也可能潜在地抑制了IH的血管生成。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