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发病部位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分析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分析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9-24 14:46   1709  

代春华

[摘要]目的分析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产平阳霉素对79例口腔颌面部发生血管瘤的患者行瘤腔内注射。结果59例患者治愈(74 · 7%),14例患者基本治愈07 · 7%),6例患者表现为好转(7.6%),有效率达100%。结论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有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 ] 0一08一23)(本一文编辑:壬昱苏)
 
[关键词]平阳霉素;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 R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约占全身血管瘤的40%、60%。]。从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国产平阳霉素行血管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79 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9例,男41例,女38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48岁,7岁以下儿童57例,约占75%,其中草莓状血管瘤 13例,葡萄酒斑状血管瘤巧例,海绵状血管瘤24例,混合型血管瘤27例;病变部位:舌部7例,唇部16例,唇部及颊部 11例,腮腺区6例,颌下5例,口底部9例,面颊部皮下21 例,腭部及悬雍垂4例。血管瘤最大面积为5 cm × 9 cm,最刁、为0.7 cm × I. 0 cmo l. 2方法

临床确定诊断后,先胸透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者可作治疗对象。对于血管瘤面积较大,注射次数多,用药量大者可定期观察血象及肝肾功能。平阳霉素8 mg配以1%利多卡因5 ml备用,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深浅及患者年龄决定用药量大小,成人一般一次用量8 mg,儿童酌清减量 对于大面积的血管瘤可予分点注射,肿瘤周围可予以压迫,阻断血流,注射后肿瘤局部肿胀明显,一般5一8 d可消退,根据情况10 d后可重复注射,直至肿瘤消失。本组病例中有2例反复注射9次,平阳霉素总量最多为66 mg,全部病例平均注射2一3次。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异常,随访一年无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接近
正常,无明显功能障碍,但外观未完全恢复正常,欠对称,需临床观察者;好转:瘤体明显变小,缩小一半以上,但不能完全消失,需继续治疗或手术整形者;无效:瘤体缩小不明显或继续生长者 

2结果

本研究的79例患者,经6一36个月的随访后(最长3 年最短6个月)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9 例患者治愈(74 · 7%),14例患者基本治愈(17 · 7%),6例患者表现为好转(7 · 6%),有效率达100%。本研究70例患者中有35例给药后出现发热,平均为38 ℃,最高1例为39巧 ℃,一般给予地塞米松5 mg肌注后体温能降至正常,5例患者出现恶心与食欲不振,停药后恢复正常。全部病例经复查均未发生肺纤维化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3讨论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血管瘤虽然是良性病变,但破坏面容,常常侵犯口腔、眼、鼻腔及咽部,严重者可致颌骨发育畸形。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DNA 的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合成与分裂,影响肿瘤细胞代谢。研究显示平阳霉素对毛细血管型、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确切,蔓状血管瘤无效,因此本研究未选择蔓状血管瘤病例。平阳霉素瘤腔注射给药的优点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口腔颌面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局部无创伤,无手术瘢痕易为患者及其家属接受,特别是对由其它治疗方法而失败的病例仍可达到治愈目的。同时该方法简便、易操作,疗效确切。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浓度与剂量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所用平阳霉素剂量一般为2、8 mg,总量最多不超过66mg,只达成人最大量的1 /6,取得良好效果无明显不良后果。本研究采用成人一次用量8mg,儿童酌情减少,结果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因此,本研究建议临床上应用该方法时需要注意:

1)注射时应在瘤体内多点、缓慢注药,避免药物在同一处聚集过多而致局部溃疡坏死性;
2)暂时性阻断周围血运以减少药液随血流进人全身,在增加局部药液质量浓度以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做到使用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福运,高岩、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新分类诊断和治疗[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佣9,4以1):21一27.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