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的核素检查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核医学诊断四--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核医学诊断四--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19-12-5 12:00   2326  


      核医学技术对动静脉分流的研究已经被废弃很长时间了,因为其他方法(双功超声、血管造影)被认为更为有效、更为精确。但是,在复杂先天性血管畸形中动静脉分流可为多发病灶位于不同的部位,其微分流(microshunt)的多样性使之难以发现。为了认识这些异常通道(fistula),耗费时间的双功能超声检查或使用多次对比剂注射的侵入性经导管血管造影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而有效的核医学技术可对分流的存在与否迅速给出答案;而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可避免不必要的经导管血管造影。这种方法也能够以半定量指标评价血管畸形内异常通道及动脉和毛细血管流出道的功能变化。

      这种核医学技术使用与肺灌注闪烁显像(pulmonaryperfUsionalscintigraphy)同样的原理,由动脉内注射以99mTc标记的纯人白蛋白微聚合物(更多称为微球)组成。上肢和下肢均可行检查。注射选择被检查血管畸形区内最容易进入的输入动脉(下肢选择股动脉;上肢选择腋动脉和肱动脉,在某些情况下可选择尺动脉)。由于示踪剂颗粒的大小(<100um)通常被保留在肢体的毛细血管循环中(首次滤过)。据估计,在1000条毛细血管中约有1条被暂时栓塞,这对于认识和评价血流已达到足够的数量。如果存在异常通道,微球经过肢体的毛细血管循环(首次滤过)进入静脉循环并被肺毛细血管捕获(二次滤过)(图17-12)。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核医学诊断四--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图17-12 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

      3例患者的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

      a.分流量<4%的正常图像;
      b.分流量=7%的弱阳性图像;
      c.伴明显盗血和分流量为92%的强阳性图像;
      d.最后1例表现为前臂和手部明显缺血患者的斑点图像。图17-12a转载自参考文献[3]

      为了证实或排除分流的存在,应进行灌注曲线(perfusioncurve)的对比分析,也可用百分比确定血液经异常通道转移的数量,即使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在肺部水平的微球分流量(shuntedmicrospheres'quote)。此外,也具有"形态学”意义,即以最合适的动脉注射、全身斑点扫描(wholebodyspotscan)和高速断层采集可“直观地”显示毛细血管的血流分布,表明灌注不良区或优先灌注区。

      在分流部位附近更为精确地注射更多的示踪剂可估计分流量;注射速度越快,则药粒在毛细血管循环中分散得越多,因此分流量(shuntedquote)可被更严重地低估。理论上,经位于输入动脉的导管进行注射可获得最准确的数据,但是以这种方式则使这种方法成为侵入性,如同血管造影一样。

      血管区域的三维重建可获得更多的关于因分流“盗血”(“haemalthcV)对组织病理生理影响的临床信息和工具性信息(instrumentalinformation)。

      经动脉肺灌注闪烁显像作为减少分流量治疗的一个对照指标也是有效的,也可作为动静脉畸形自然演变的一个长期随访指标。

      应考虑到动脉穿刺通常并不是核医学医生的专业技能,这可能是这一技术存在被忽视倾向的原因,建议接受血管造影专家或血管外科医生的培训。

(李龙 杨蕊梦译 李彦豪校)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