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肝血管瘤 膈面外生型肝血管瘤压迫胃体1例

膈面外生型肝血管瘤压迫胃体1例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4-8 10:37   1693  

 汪圣毅 郑立平 杨文书 张文良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安徽合肥230022

       【关键词】肝血管瘤;胃肿瘤;腹腔肿瘤

       直径大于4cm的肝血管瘤即可出现周围脏器压迫症状,1例左肝外叶膈面外生型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压迫胃体部诱发上腹部不适和隐痛,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9岁,因进食、饥饿、劳累诱发左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余、加重1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提示:胃体部隆起灶,考虑周围组织压迫可能转来我院,既往健康,否认外伤及传染病史。入院体检:T:36.5℃,P:90次/分,R:22次/分,BP:110/65mmHg,略消瘦体型,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肿块,腹水征(-),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未见肿胀等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PT系列、多肿瘤标志物C12、免疫十一项、胸片、心电图均正常,B超: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肝血管瘤;CT平扫:左肝外侧段56mmX50mm椭圆形、边界清的低密度影,CT值为37HU,考虑左肝占位(造影剂过敏未增强);上腹部MR平扫+增强报告:肝左叶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晰,凸向肝外,大小约45mmX55mmX52mm,增强见动脉期病变边缘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病灶强化范围扩大,肝右叶实质内可见多发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尚清楚,最大者约为10mm直径,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明显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充填,门静脉系统及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胆囊、胰腺、脾脏、双肾无异常,腹腔无积液,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肝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图1、2)。初步诊断:肝血管瘤。因胃镜见胃体明显受压且患者症状明显,决定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左外叶膈面血管瘤呈球状,直径约60mm,基底部来自S2、S3膈面交界区,右侧紧邻门静脉矢状部,压迫胃体,与胃无粘连,胃及余肝未及明显异常,行左肝外叶及血管瘤切除术,肝右叶实质内小血管瘤暂不处理。第一肝门预置阻断带,Glisson蒂横断法先后离断S3、S2肝蒂(图3),结扎切断肝左静脉及瘤体与小网膜的粘连,整块逆行切除左肝外叶及血管瘤(图4、5),肝脏断面用镰状韧带及静脉韧带间断缝合包埋,下方置多孔引流管一根,术中出血约120mL,术中术后未输血,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肝海绵状血管瘤(图6)。

       2讨论

       2.1诊断及鉴别

       诊断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多数依据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因肝血管瘤压迫胃体出现症状就医,胃镜发现胃体部明显受压者尚未见文献报告。当胃镜发现胃体部隆起性病灶时,应当考虑排除胃间质瘤等胃肿瘤的可能,因为胃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依据病史、体检、胃镜等手段进行术前诊断较为困难[2],其生长方式除了胃的腔内型生长以外,腔外型、腔内外型并非少见[3],并且近年来胃间质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此外,还应排除腹腔、腹膜后肿瘤压迫胃体以及肝脏其他性质占位[4]的可能,本例患者为排除其他疾病可能,进行了上腹部的MR检查,未见其他脏器的病变。

       2.2治疗

       本例患者,血管瘤为外生性生长,直径大于4cm,有破裂可能,压迫症状较为明显、逐渐加重,手术指征明确。瘤体右侧临近门静脉矢状部需行左外叶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主要来自肝动脉,因此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首先结扎切断S3、S2肝蒂,阻断了左外叶的入肝血流,瘤体术中出血的可能性显著下降,进一步处理肝左静脉、离断肝脏后再离断瘤体与网膜的粘连,即逆行切除使安全性大为提高。本例患者第一肝门未阻断,术中出血仅约120mL,术后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无并发症发生,表明采用Glisson蒂横断法及逆行切除法治疗较大直径的肝血管瘤是安全可靠的。

膈面外生型肝血管瘤压迫胃体1例_血管瘤论坛-中国血管瘤患者之家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