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发生经过 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一)

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变化(一)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19-11-8 09:27   1187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病,传统的分类方法比较混乱给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不便。自从1982年Muliken根据血管性肿瘤的临床行为和内皮细胞的特点,将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以来,有关血管瘤的研究才不断深人。1991年Takahashi将血管瘤按病程分为3期:增生期(0-12个月)、退化期(13个月-60个月)及退化完成期(60个月-12岁)。目前对血管瘤的研究大多按此三期进行分组。血管瘤由增殖进而退化的病理机制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

      血管瘤发生的重要特点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与消退的过程。故检查血管瘤组织的病理改变是判定其处于增殖与消退的重要指标。有实验选择了血管瘤石蜡标本89例和新鲜标本5例,按病理改变分为增殖期、退化期与退化完成期。电镜下观察血管瘤的组织结构与超微结构改变,力求从多方面找寻组织病理变化与临床变化的对应关系。

      实验中通过观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形态,排列变化及血管增生情况等,发现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增生异常,呈多层结构,管腔小而不规则。退化期最明显的特征是间质纤维化及脂肪充填,内皮细胞增生减退并有许多扩张的血管腔形成。退化完成期,间质纤维化明显,血管呈正常状态。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研究

      血管瘤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真性肿瘤,首先是血管生成与增多。因为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于MVD的建立,未血管化的肿瘤只能生长到1.0mm。血管网生成后,供应氧和养料,满足肿瘤细胞增殖的需要。血管生成为肿瘤生长提供先决条件。本实验通过对血管密度测量来评价血管瘤增殖能力的大小,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实验发现增殖期血管密度最高,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很多血管仅见增生成团的内皮细胞,无管腔形态。有的已形成管腔,但不规则。血管瘤中血管密度的增加为血管瘤的增殖提供了充分的氧和养料。因此在增殖期血管瘤增长迅速,几个月内成倍增长。在退化期与退化完成期,血管瘤中血管密度降低,与增殖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同时间质纤维化和脂肪充填明显。血管密度降低,说明供应肿瘤生长的氧和养料减少,肿瘤细胞由于乏氧而出现死亡,从而导致血管瘤的消退。结果表明血管密度的测定可作为血管瘤增殖能力强弱的一个指标。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