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诊断和检查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4-2 11:03   2217  

张迎 买合木提

作者单位:830001 新疆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X线、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的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及CT检查,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单发,13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9例,左肺6例,最大直径为1.5~6.5cm,2例位于肺门区,其余位于肺外围,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CT检查2例可见粗点状钙化影,平扫时硬化性血管瘤呈均匀等密度,9例增强扫描,扫描后病变明显强化,强化值43-93Hu。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胸片和CT平扫无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肺;肺硬化性血管瘤;X线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常误诊为肺癌、错构瘤、结核球等。由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无特异性,加之发病率低,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5例PSH,分析、总结本病的X线、CT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1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5~72岁,平均48.1岁。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5例,发热2例,痰血1例,体检发现7例。病程2周~3年。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其中9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单纯平扫。

       1.2检查方法

       X线胸片摄影应用GERevolutionTMXQ/I,XR/d直接数字化摄影机。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为胸廓入口至肾上腺水平;扫描参数:120KV,200mA,层厚、层距5mm,矩阵512×512;增强扫描用CT专用高压注射器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75~100ml,速率为2ml/s,注射后30s开始扫描。

       2结果

       2.1病灶部位

       病变发生于肺门旁、段支气管周围(中央型)有2例,分布于段支气管以远(周围型)13例;位于右肺9例(上叶4例、中叶3例、下叶2例),左肺6例(上叶4例、下叶2例)。

       2.2影像表现

       2.2.1一般表现

       15例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检查,结节病变10例,大小1.5×1.8cm~3.2×4.1cm,球形病变5例,4.6×5.2cm~6×6.5cm,所有病例均边界清清晰。

       2.2.2X线表现

       表现为肺内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图1~2)均无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术前均未能确定病变性质。

       2.2.3CT表现

       在肺窗上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肺内结节或肿块影,边界清晰,2例浅分叶,其余五分叶、毛刺,3例可见邻近的血管受压推移征象。11例行平扫,病灶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相仿,2例呈等、略低混杂密度,2例可见粗点状钙化影,9例增强扫描后均表现为明显强化,21(图7)CT值增加43~90HU不等。所有病例均未见空洞、胸膜牵拉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前6例病变诊断为良性病变,3例CT诊断为肺癌,诊断为结核瘤和炎性假瘤各2例。

       3讨论

       3.1临床和病理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良性肿瘤,由Liebow和Hubbeel于1956年首先报导,以往命名较混乱,该肿瘤多被诊断为其它肿瘤,包括黄色瘤、纤维黄色瘤、浆细胞肉芽肿、组织细胞瘤、硬化性细胞瘤和肺泡成血管细胞瘤。在WHO(1999)肺肿瘤的新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为硬化性血管瘤。该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实性圆形细胞区,血管瘤样改变或出血,乳头状突起、硬化,往往按不同的比例相互移行,混合存在。Sugio等通过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等研究,认为它主要来源于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特别是Ⅱ型肺泡细胞。它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硬化性血管瘤多为单发,多发者占4%~5%,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本组为1:6.5),发病年龄多为40岁左右。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等,本组报导也证实了这点。

       3.2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

       放射学检查是发现PSH的主要手段,不同影像学手段对其诊断正确率不尽相同,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上其表现也不同。X线:胸片普遍表现为肺内单发性、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大小不等,多数位于胸膜下,肺门区域少见。病变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境界清晰,分叶、毛刺少见。本组无1例出现毛刺征,与文献相符。少数可以看到内部的钙化,钙化有点状、不规则钙化,病变周围无卫星灶。X线常可发现病灶,是发现PSH的重要手段,但是较难进行鉴别。CT表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也较少,大多表现为肺孤立性圆形、椭圆形结节或肿块(仅4%表现为多发),本组无1例多发病灶,病变一般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无毛刺,无胸膜凹陷征,无卫星灶,无胸腔积液,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灶内可有大片状不规则钙化以及具有PSH特征的“空气新月征”。“空气新月征”的特点是病灶呈薄壁囊腔,其内包含一实性肿块,该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壁与实性肿物之间有空气充填,呈“新月状”,“空气新月征”的出现原因不明,可能与肿瘤收缩及肿瘤周边出血有关,CT薄层扫描或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该征象,在肺癌、肺肉瘤、结核球等病变周围也可见到此征象,该征象虽然少见且不是PSH的特征性表现,但结合增强扫描及临床资料有助于与其它良性病变相鉴别,本组无1例出现次征象;CT增强扫描绝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40HU,PSH主要由海绵状血管瘤样组织组成,毛细血管含量丰富,是其强化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本组9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在43~70HU,与文献相符。CT术前6例诊断为良性病变,3例诊断为肺癌,诊断结核瘤及炎性假瘤各2例。

       3.3影像学鉴别诊断

       临床上此病需与其它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如肺癌,结核球,错构瘤等。1、肺癌发病年龄偏大,可无临床症状,肺癌结节形状通常不规整,多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增强后扫描,其最大强化值一般<70HU有助于两者鉴别。2、错构瘤多无临床症状,易与PSH混淆,如病灶内出现爆米花样钙化、脂肪成分等,且增强后强化不明显(强化程度<20Hu)时,支持错构瘤的诊断。3、结核球形态欠规则,密度欠均匀,可有斑点状钙化,周围常伴有卫星灶及纤维索条影,增强后扫描呈薄膜样强化或不强化,此征象与硬化性血管瘤截然不同。4、硬化性血管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内部无脂肪成分,可见钙化,但增强以后明显强化,错构瘤则轻度强化。综上所述:放射学检查是发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重要手段,X线平片是首选,对病变的发现和定位有一定的价值,但定性诊断困难。与胸片相比CT扫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及横断面扫描无图像组织重叠的优势。X线平片不能显示“空气新月征”,而CT扫描能清楚的显示,该征象虽然少见且不是PSH的特征性表现,但对本病的诊断极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与其它良恶性病变的鉴别。CT增强扫描绝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与病变内包含不同程度的血管瘤样区有关,其对病变的定性提供一定的依据,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