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论坛 血管瘤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进展

激光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进展

发布者: 血管瘤论坛   2020-3-24 11:12   2359  

       摘要

       先天性血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尽管有时临床表现十分相近,但其病程和治疗有很大不同。血管瘤多于出生后最初几周内出现,随时间通常有自行消退趋势;血管畸形一般出生即有,有的甚至无任何表现,不会自行消失,随年龄终身逐渐生长。目前激光已经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同类型激光治疗该疾病已有50年历史,光动力疗法用于治疗毛细血管畸形也已十年。本文为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治疗血管性疾病进展的综述。

       关键词 激光; 光动力疗法; 血管瘤; 血管畸形

       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1]应用放射性核素、组织化学、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手段对先天性血管性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其细胞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将其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血管瘤是一种血管肿瘤,其特点是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有明显的增生期和退化期;血管畸形是一种非肿瘤性的血管发育异常,组织学上只是血管结构异常,内皮细胞仍处于静息状态。血管畸形根据所含血管类型的不同分为毛细血管畸形(微静脉)、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混合畸形。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包括:硬化剂(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尿素、平阳霉素等)注射、激素、手术(切除、植皮、皮瓣整复)、冷冻、介入栓塞、干扰素药物治疗、核素(32P、90Se)、微波热凝、各种激光照射等。其中应用“选择性光热分解原理”的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PDL)疗法、“选择性光热凝固作用”的红外激光技术(Nd∶YAG激光、半导体激光)、“选择性光化学破坏作用”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等都具有明确的治疗机制,完善了多种血管病变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有比较确切疗效,笔者拟就激光治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常用激光器

       1983年美国学者Anderson和Parrish[2]提出“选择性光热分解理论”,认为激光波长与靶色基吸收峰相匹配,可产生选择性热吸收破坏靶色基,达到有效祛除病变而对周围组织损伤最小的效果。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是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的靶色基,吸收光能产生热量,血红蛋白被破坏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同时热量传导至周围的血管壁,造成血管的损伤闭合。氧合血红蛋白有3个吸收峰:418、542和577nm。其中418nm是最大的吸收峰,但处于这个波长的激光穿透力很差.难以到达真皮的血管,同时表皮的黑素颗粒对该激光有很强的吸收,容易造成表皮的损伤,故临床少用。542和577nm波长的激光穿透性较好,是治疗血管性病变理想的激光,治疗部位较深的血管病变,577nm附近波长的激光更加理想。

       一、氩离子激光(argonlasers)

       氩离子激光是一种惰性气体离子激光,是最早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的第一代激光器。该激光主要波长是488nm的蓝色光和514.5nm绿色光,这两个波长尤其后者很容易被血红蛋白吸收产生光热作用,凝固血管,但组织穿透深度浅,激光通过表皮时也被黑素颗粒吸收,导致表皮增生性瘢痕形成,其发生率在婴幼儿及儿童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40%,发生萎缩性瘫痕和皮肤凹陷也很常见[3]。因此,氩激光己很少直接用于血管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多作为PDT的一种激光器。

       二、倍频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KTPLasers)
       倍频Nd∶YAG激光,又称KTP激光是Nd∶YAG激光(波长1064nm)通过肽氧磷酸钾(potassiumtit-anylphosphate,KTP)晶体后,产生频率倍增而波长减半为532nm的绿色激光。532nm波长接近血红蛋白吸收峰542nm,当绿光照射增生血管时,可被血红蛋白强烈吸收,吸收激光能量后病变组织受热凝固坏死,达到封闭异常血管增生的目的。由于其穿透深度浅,表皮黑素颗粒也竞争性吸收能量[4],因此适用于表浅血管疾病的治疗,皮肤较黑的患者慎用。

       三、脉冲染料激光(pulseddyelasers,PDL)

       脉冲染料激光器是最早基于“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理论”设计出来治疗血管性疾病的激光器,属液体激光器,工作物质为染料,如若丹明,其最大特点是脉宽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高能激光脉冲作用到靶区毛细血管,被血红蛋白特异地吸收,从而破坏红细胞,产生凝固;同时,脉冲激光压力效应的爆破作用,造成管壁封闭或破裂;激光脉宽短于靶组织-毛细血管的热弛豫时间,因此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热损伤较少。PDL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已成为治疗血管性疾病的首选激光[5]。

       1989年PDL开始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带来颠覆性的效果[6],其发射黄光,最初波长为577nm,由于激光的穿透力与波长直接相关,波长越长,穿透力越深。因此,为了获得较强的穿透力,波长增加至585、595nm。早期使用PDL脉宽为0.45ms,短于中小血管的热驰豫时间,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光能集中在0.45ms的时间段发射会形成较高的能量峰值。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血管破裂,皮肤出现紫癜。破裂处的血管壁可以被周围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使血管再通。适当延长激光的脉宽可缓和加热不同管径的血管,使血管凝固萎缩。1996年PDL的脉宽达到1.5ms以上,使手术后紫癜的发生率大为减少。现在更长波长、更长脉宽的PDL也已经投人临床应用[7]。与以往的激光相比,PDL既保持了对血管的特异性损伤,又具有良好的穿透力,对于较深部位的血管病变能发挥作用,同时较长的脉宽能缓和热凝固各种管径的血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由于表皮黑色素可与血红蛋白竞争性吸收激光,为避免因表皮热损伤而产生瘢痕,治疗中所用光剂量较小,疗效受到很大限制。皮肤冷却装置可以在使用更大的光剂量的同时避免或减少表皮热损伤,从而提高PDL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常见的冷却装置有接触式冷却、冷空气冷却和制冷剂喷雾冷却(cryogenspraycooling,CSC)等[8]。PD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紫癜和暂时性色素改变、水疱、结痂、皮肤质地改变,偶有发生瘢痕。

       四、翠绿宝石激光(Alexandritelasers)

       翠绿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为掺铬(Cr3+)的BeAl2O3晶体,波长为755nm,血红蛋白光吸收量是Nd∶YAG(1064nm)的两倍,小于KTP和PDL的光吸收量,但组织穿透深,适用于治疗病变较深的血管性疾病[9]。

       五、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odymium∶yttriumaluminum,Nd∶YAGlasers)
Nd∶YAG激光器是一种固体激光器,工作物质是掺钕的钇铝石榴石(YAG)晶体,发射的激光波长为1064nm,属于近红外不可见光,不在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峰附近,氧合血红蛋白对Nd∶YAG激光的吸收较差.但其在血液的吸收高于周围组织,黑素颗粒热吸收系数低,穿透深度可达4~6mm,因而能对较深部位的血管性疾病发挥治疗作用,表皮损伤较少见,治疗肤色深的患者亦较安全。工作方式可分为连续式和脉冲式两种。目前常用的是连续式,但由于此波长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使红细胞热凝固,且激光对组织的热损伤是非选择性的,所以萎缩性和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即使采用“最低紫癜剂量”和充分的表皮冷却,瘢痕也不可避免[10]。与连续Nd∶YAG激光相比,脉冲式Nd∶YAG激光更加符合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减轻瘢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Weiss等[11]使用脉冲式Nd∶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由于黑素颗粒对1064nm的激光吸收很少,因此,表皮的损伤很少发生。

       六、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carbon-dioxidela-sers)

       超脉冲CO2激光波长10600nm,属远红外不可见光。波长与水吸收峰一致,照射时几乎所有光能都被深达表皮0.2mm内组织的水吸收。脉冲CO2激光的高能量可使组织瞬间气化,通过气化切割、祛除浅表的血管达到有效治疗血管性疾病的目的,但该激光凝血效果差,术后瘢痕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已很少单一用于血管病变的治疗,多配合PDL治疗,通过气化作用祛除结节状病灶,并使增厚的病灶变平,使外形得以恢复,方便PDL治疗残留病变[12]。

       七、半导体激光(semiconductorlasers)
       半导体激光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激光器,由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组成像三明治样的结构,工作物质为半导体晶体,常用的是砷化镓(GaAs),发射波长800~1500nm的近红外光,具体波长取决于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工作原理是通过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的能带(导带和介带)之间,或能带的导带和介带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粒子反转,激活的粒子回到基态时释放出光子。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转换效率高、波长丰富、功率范围大等优点,其中810~1100nm的红外半导体激光可用于组织的热破坏,包括气化和凝固。目前已有商品化的532、630和675nm半导体激光用于PDT;810、980nm半导体激光兼有CO2激光和Nd∶YAG激光的特性,可用于治疗血管病变[13]。

       光动力疗法(PDT)

       PDT是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与靶组织相互作用,进行选择性光化学破坏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被生物组织、细胞吸收后的光敏剂经特定波长的

       光源照射后吸收光子能量,由基态变成激发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光敏物质与氧分子作用后产生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活性氧物质,主要是单线态氧和自由基,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损伤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功能,因而产生治疗作用。由于光敏剂能在一些病变组织或皮肤网状血管内皮系统富集或滞留,利用激光在局部激活、杀死病变细胞,达到选择性光化学破坏。PDT具有组织选择性高、疗效确切、全身副作用小等优点。

       目前PDT已广泛用于治疗传统疗法无效或副作用较大的肿瘤。对某些肿瘤的控制率,PDT不亚于传统疗法如手术、放疗的效果。除了治疗癌症,PDT也被用于治疗非肿瘤性疾病如鲜红斑痣、银屑病、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尤其血管靶向PDT治疗鲜红斑痣(微静脉畸形)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顾瑛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14-16],利用光敏剂静脉注射后首先在血液中形成浓度高峰并迅速被血管内皮细胞吸收,经适当波长激光照射患部即引起该部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的光动力学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及畸形毛细血管网的破坏,而覆盖鲜红斑痣病灶的表皮层光敏剂含量远低于病变区而不受损伤,从而使患部既恢复正常颜色,又不遗留任何皮肤损伤,实现了对病变血管的选择性封闭,解决了该病无瘢痕治疗的难题。国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PDT治疗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光敏剂和激发光源。

       一、光敏剂

       血卟啉衍生物(HpD)是PDT治疗最早使用的光敏剂[14]。第一代光敏剂为混合的血卟啉衍生物,国外以光敏素Ⅱ(PhotofrinⅡ)为代表,国内有癌卟啉(HpD,北京)、癌光啉(PsD-007,上海)等。目前,光敏剂已由以HpD为代表的混合卟啉类光敏剂发展到成分单一、结构明确、光敏活性高的第二代光敏剂。国外应用于微静脉畸形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的第二代光敏剂主要有苯卟琳衍生物单环酸A(BHD-MA)、5-氨基酮戊酸(艾拉,5-ALA)。国内正在开发应用的光敏剂主要有血卟啉单甲醚(HMME)、5-ALA、竹红菌素、二氢卟啉衍生物、叶绿素衍生物等[17,18]。

       二、激发光源

       用于PDT的光源,需能发射和光敏剂吸收谱波长相一致的光,不同光敏剂相匹配的光源波长各异,波长较长的光组织穿透较深,治疗时应考虑病变组织情况。激发光源分为非相干光和激光,前者如卤素灯、氙灯、发光二极管(LED)、非相干红光等,但一般非相干光的方向性、单色性差,强度低,能量不足,较少单独应用于临床。激光的单色性好、相干性好、功率大、发散角小、容易耦合于赖以传输的光导纤维,因此临床上多采用激光作为PDT的激发光源。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较多应用的激光器有金蒸气激光(627.8nm)、大功率He-Ne激光(630nm)、半导体激光(630nm)。治疗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的PDT的激发光源有氩离子激光(488、514.5nm)、倍频YAG激光(532nm)、铜蒸气激光(510.6和578.2nm)、氪激光(413nm)、氩离子泵浦的染料激光(600nm)及新研制的全固态激光(532nm)等[17-19]。

       血管瘤的激光治疗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体表良性肿瘤[20],文献报道新生儿血管瘤发病率约2%~3%,1岁以内婴儿血管瘤的发病率达10%[21]。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病率较成熟儿高,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发病率约20%,男女比例约为1∶3。75%以上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存在,其余大多在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初期常为体表淡红色斑点,不高出皮肤,之后迅速增大成红色斑块或肿块,呈鲜红色,5月龄至1年为增生期,随后进入消退期。消退期血管瘤则由鲜红变成暗红、淡红、灰白色,瘤体软化变平[22]。Finn等[23]的临床研究表明,98.2%的血管瘤在小儿5岁内均有自然消退的表现,53.3%的血管瘤在5岁内完全消退,大部分血管瘤于7~8岁时完全消退。血管瘤不仅影响人体美观,还可影响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给患儿及其家属造成痛苦。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血管瘤发生可能与血管生成异常有关[22]。

       对于血管瘤的治疗存在很多争议,诸如是否需要治疗,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治疗方法等。幼儿血管瘤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血管瘤最终消退的程度不一。美国皮肤病学会建议有以下情形者可积极治疗:(1)有生命危险或结构功能丧失者;(2)病变位于鼻部、耳部、唇部、眉间并可能永久留下瘢痕者;(3)面部较大血管瘤尤其侵及深部有很大可能形成瘢痕者;(4)位于暴露部位(面部、手部)的小面积血管瘤,治疗后不会留瘢痕或严重不良反应者;(5)发生溃疡者;(6)带蒂血管瘤,退化后明显可能遗留脂肪纤维组织者。对于其他血管瘤,有必要随访观察至4~5岁再评估是否治疗[24]。应综合多种因素进行选择治疗方法,如血管瘤的大小、部位、深度、发展阶段、生长趋势以及患儿家长关切程度等。对于大型、复杂性血管瘤需采取综合方法治疗。

       激光由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用于治疗有自然消退趋势的血管瘤更备受争议。但激光治疗血管瘤可加速病变消退,缩小病变体积,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疼痛,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激光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和可重复进行的优点。目前临床上推荐激光主要适于治疗早期、浅表、扁平血管瘤,发生溃疡的血管瘤和退化期血管瘤遗留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等。由于PDL穿透较浅,多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血管瘤,推荐波长为585、595nm,脉宽0.3~0.45ms,能量密度5~7.5J/cm2,光斑直径5~7mm,使用冷却装置[25,26]。氩激光、KTP激光,对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小而扁平的血管瘤非常有效,但对大面积血管瘤及深部血管瘤的疗效不一[27]。对皮下或深部血管瘤可用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也可采用经皮穿刺间质内照射。半导体激光和KTP、Nd∶YAG激光可用光纤输出瘤体内照射,光纤直径0.4mm或0.6mm,输出功率2~5W。治疗过程中,需用冰块持续降温,保护周围组织免受损伤。激光治疗血管瘤有效率为50%~97%,病变越小,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激光治疗的副反应有溃疡、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或缺失和皮肤纹理改变等[28]。

       血管畸形的激光治疗血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分,发病率为1.2%~1.5%,远高于其他先天性疾病。一般血管畸形在婴儿出生后即有或以后逐渐出现,病变随年龄终生逐渐发展,无自行消退的趋势,且患者年龄越大,发展速度相对越快。血管畸形可发生于毛细血管(微静脉)、静脉、淋巴管、动脉或者是多种管腔系统,约2/3血管畸形为毛细血管畸形和静脉畸形,1/4血管畸形为淋巴管畸形或淋巴管、静脉混合畸形,其余为高流速的动静脉畸形[29]。

       一、毛细血管畸形(capillarymalformations,CM)

       毛细血管畸形又称鲜红斑痣(nevusflammeus)、微静脉畸形(venularmalformations)、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s,PWS),俗称“红胎记”,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良性、不能自行消退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畸形。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无增生,管壁仍为单层内皮细胞被覆。PW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PWS皮损区神经分布较正常侧皮肤明显减少,神经血管比降低,可能导致血管扩张畸形,这可能只是其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管腔的扩张畸形,皮肤浅层单位面积的血细胞数量增多,致使皮肤呈现异常的红或紫红色[30]。

       PWS的发病率高达3‰~5‰,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因其好发于身体显露部位,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十分严重。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有的、平坦、边界清楚的粉红色斑块,随患儿年龄增长和身体生长病变面积而相应增大,病变颜色加深变红、变紫,体积增厚,部分呈结节样改变,少数病例增生的结节可呈葡萄状或瘤状,甚至极度扩张而下垂。若不治疗PWS一般将伴随患者终生,不能自行消退而延至终生。由于PWS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并且早期治疗反应较佳,因此推荐尽早治疗,尤其在学龄前治疗[31]。

       PWS一直是皮肤血管性疾病治疗的难题之一,激光的问世尤其PDL激光系统的发明,为治疗PWS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目前有多种激光系统可供选择,但从相关结果来看,很难推荐一种非常理想的激光系统来治疗PWS。大多数临床资料显示585、595nm的PDL由于其良好的穿透深度和吸收性,是治疗PWS的“金标准”,被国内外广泛应用[7,12]。治疗参数因患者年龄、肤色、皮损性质各异,需多次治疗,但皮损对治疗反应有效率较低,治愈率更低,尤其对表皮有较多黑色素的国内患者。左亚刚等[32]回顾性分析585nmPDL治疗PWS2317例,治疗8次,总有效率为84%。李勤等[33]应用585nm激光治疗PWS130例,532nm激光治疗PWS患者142例,其中585nm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7%和56.2%,532nm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35.1%,585nm组疗效优于532nm组。PDL法易出现皮肤纹理改变和瘢痕,风险较大,多宜用于儿童病变较轻(粉红型)患者。对于深红、紫红PWS患者,其病变位置深在、血管直径较大的,用高能量长脉冲的Nd;YAG激光治疗有较好效果。对于结节增生PWS可用CO2激光和半导体激光进行凝固和气化治疗。
针对大部分的PWS患者采用PDL技术无法获得满意结果情况,我国学者率先提出激光PDT治疗PWS,其原理和激光治疗完全不同,是利用“选择性光化学破坏作用原理”,选择性地破坏畸形扩张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而不损害周围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内临床实践已经证实PDT治疗PWS具有以下特点:(1)高选择性;(2)治疗后无瘢痕,不损伤表皮层和真皮深层;(3)疗效稳定可靠,PWS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经PDT治疗后,一旦被破坏,便难以修复再生,复发的可能性很小;(4)消退均匀,治疗次数少;(5)治疗时间短,处置方便;(6)毒性低,安全,可以多次重复治疗等特点[14-16]。由于PDT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是目前治疗PWS的最佳手段[14-19]。PDT治疗PWS使用的光敏剂有HpD、PSD-007、HMME等,剂量3.0~7.0mg/kg;光源可用氩激光、铜蒸气激光、KTP激光、氪离子激光和全固态532nm激光;激光功率密度50~100mW/cm2,能量密度90~540J/cm2,光斑直径2~9cm。该方法缺点是治疗后应避免阳光和强光直射,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二、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s,VM)

       低流量的静脉畸形是仅次于PWS的常见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下的蓝色或青紫色肿块,瘤体容易压缩、随患者体位变化而变化(如低垂、哭闹或挣扎时增大,体位试验阳性)、质地柔软,肿块内常有静脉石,可触及栓子,有的因扩张的管腔内血液淤滞有时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VM常被误称作“海绵状血管瘤”。必要时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29]。
       
       对于皮肤或黏膜浅表的VM可以使用氩激光、KTP激光、PDL激光治疗,效果良好。但VM大部分病变位置深在、体积大、范围广,这些病变可以选择经皮穿刺瘤体内照射,或配合手术治疗[28,34,35]。治疗VM的激光选择可以用光纤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和KTP激光、Nd∶YAG激光。对于病变体积大的VM应以低功率激光分次照射,使病变由浅及深逐层萎缩,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激光照射利用选择性热凝固作用,使瘤体萎缩变小,可以使特殊部位的病变方便手术或免于手术;手术中尤其对弥散的VM病变照射明显降低术中出血、使手术更彻底,减少术后复发。

       三、动脉血管畸形(arterialmalformations,AM)高流量的血管畸形包括动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动静脉瘘是大动脉分支直接进入邻近的静脉形成局部的血液分流;动静脉畸形是由形态异常的动脉和静脉形成的大量镜下可见的血管瘘,与其他血管畸形相比,这种病损直到成年才被诊断。青春期、怀孕、损伤以及外科手术等可以加重这些病损。动静脉畸形早期表面皮肤正常,之后可变红,触之发热,有震颤,听诊有杂音,皮肤表面可能多汗或多毛。动静脉畸形会发生“盗血”现象,使患处皮肤发生缺血性坏死、溃疡、疼痛和心输出量增加。病损多以孤立的皮损为特征,也可以非常广泛,影响其下的血管系统。血管造影有助于对疾病的整体评价。AM的治疗是选择实施动脉闭塞,可同时结合手术切除。激光对此种病损效果较差,多用于其他方法治疗后遗留的浅表皮肤的血管扩张或红斑[36]


       四、淋巴管畸形(lymphaticmalformations,LM)旧称“囊性水瘤”或“淋巴血管瘤”,是局限性或
       弥漫性的异常淋巴管腔或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淋巴管床,常见于面部、颈部、腋窝、胸部和四肢,分为微囊型和大囊型两类。大囊型LM常发生于下颌下和颈部,表现为质地柔软、表面光滑、透光的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浅蓝色,有间隔、多房且大小不一,穿刺液多为淡黄色透明淋巴液,可为乳糜性、血性或脓性液体,囊内出血、积液或感染时可增大。微囊型LM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皮肤和黏膜的LM表现为局部组织肥厚,表面多个散在或集中的圆形透明滤泡,如蛙卵样,或红白相间的小疱(混合微静脉畸形)。组织深部的微囊型LM则表现为局部肿胀、肥大畸形、组织下垂,伴有软组织的增生和骨骼的过度生长等[37]。
手术曾经是LM的最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治疗手段,迄今仍是许多外科医师首选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激光及硬化治疗的开展和经验的积累,目前不主张毫无选择地对任何类型的LM均实施手术治疗。浅表的LM可选择CO2激光治疗,其颗粒状病变会逐步消失,组织面光滑如初,也可减少淋巴液渗出改善症状[37]。部分LM合并毛细血管畸形或静脉畸形可以选择氩离子激光、KTP激光、PDL治疗,但与单纯畸形不同有时反应较差。

       展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的光源、新的技术方法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至今尚无完美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PWS的治疗,如何优化激光波长和相关参数,开发新的光敏剂以及相匹配的光源系统,规范激光操作规程和标准化疗效评价机制,提高对难治性PWS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扩充PDT治疗范围,是目前和将来需要解决的难题。如何无损化测量或确定不同病变血管的深度和直径大小,患者表皮内黑色素的含量密度,光敏剂在组织内分布变化及激光单线态氧产量情况,将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激光能量从而达到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关推荐

病友日记 更多  ▶
返回顶部